亞洲水產養殖保險和風險管理大會將于明年5月13日至15日在香港舉辦。該會議在歐洲每兩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了25年。長期以來該會議一直專注于美洲、歐洲及大洋洲的水產養殖業,本次會議將目光轉向亞洲。會議的組織方包括FP水險公司、瑞士再保險等保險界巨頭。
會議的組織方表示:水產養殖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創造了巨額的財富,但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很明顯,保險公司已經意識到了水產行業的潛能。特別是今年EMS的侵襲,所以我們的會議會有一個專門的對蝦養殖專題。
組織方同時表示:這將是水產保險業上一個里程碑的會議,很多保險企業非常認真地對待此次會議。對蝦養殖業將是會議的關注中心,因為對蝦養殖業是水產養殖業中最大的部分。那些沒有受EMS影響或影響較小的地區市場潛力巨大,而且我們已經在做這方面的項目了。
負責水產養殖的政府官員,法律專家、疾病專家、水產養殖專家、銀行家、投資者,包括中國保險公司都將出席大會。
評語:
其實早在幾年前,國外的保險公司就已經在調查中國的水產險市場,但一直啃不下這塊骨頭(水產險作為邊緣險稱為“骨頭”真不過分)。這包括很多方面的原因:
(1)無法評估風險。風險包括臺風、暴風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另一個挑戰是工業污染造成的赤潮,還有一些停水、停電,保險公司一般不愿意受理這些災害。而且水產動物生活在水里看不見,很難作出風險預警。
(2)保費過高,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都是非常巨大的,動不動就傾家蕩產,保險公司真承受不了。
(3)水產保險認知度低。在目前,水產險認知度較高的地區只有歐洲,美國,智利和加拿大一些國家。相比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認知度就很低了。中國以小農經濟為主,精耕細作,即使欠收了,損失也不大,自己能承擔,所以不太光顧保險公司。
(4)文化的差異和中國市場的保護機制也限制了外國公司進入。中國的保險市場就那么幾家公司壟斷,政府限制國外公司進入,特別是熱門險種。國外公司只能在一些邊緣險種上尋求機會。
中國的水產險也在發展,比如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和政府的合作就非常成功,由以前的保收成變為保成本,一張張險單兌現給了農民信心。但發展始終緩慢,因為中國的保險公司基本不會去開發這類邊緣市場。
亞洲的水產市場非常龐大,占全球水產總產量的80%,單是中國就占了全球總產量的70%,水產險一旦適應農民的要求,需求將會直線上升。就算只有一小部分人投保,保費收入也非常巨大。中國政府也開始意識到保險帶來的好處,開始提供政策幫助,國外的保險公司也意識到單打獨斗是不可能的,開始和政府或本地保險公司謀求合作,我想,無論如何,對中國的農民乃至整個亞洲都將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