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洪村清水大閘蟹“稻蟹共作”養殖試驗基地,每塊稻田周圍都有一條寬約兩米、深約一米半的溝槽,里面不時有螃蟹浮出水面。只見工作人員拆除部分欄起的防逃板,正在捕蟹,當提起放在水溝中的蟹網斗,網斗中滿是掙扎的清水螃蟹,個頭最大超過半斤,平均每只在二兩以上。
“稻蟹共作”養殖試驗基地由上海開太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海洋大學建立,自今年6月份播種水稻以來,不到10個月,高效農業成果就顯現出來。基地經理、海洋大學教授姜明滿懷喜悅地介紹說:“預計今年清水大閘蟹的畝產量達100斤,稻谷畝產可達1100斤。現在,大閘蟹100元一斤供不應求,優質米20多元一斤須預定加工;畝產達400斤左右的龍蝦已賣得差不多了,12只一斤的龍蝦,每斤可賣到25元,小的也能賣到15元一斤,畝產值也能達到萬把元。稻蟹(蝦)共作畝產值兩萬元不在話下。”
據介紹,“稻蟹共作”的大閘蟹以其品質純正、個大體健、鮮中帶甜的綜合優點和獨特口感,贏得了消費者的好評。因數量限制,目前只能優先供應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高級酒店和賓館。而稻田里種植的早育香粳優質水稻,一片金黃色,稻穗沉甸甸,長勢不比一般農田差。由于綠色生態,米質非常好,采取的是“以銷定收”的方式,碾米后出售。
據了解,中洪村基地總面積197.8畝,其中120畝為稻蝦共作,80畝左右為稻蟹共作,都已取得明顯效益。今年4月初從陽澄湖進的蟹苗,到10月中下旬起捕,總共六七個月的時間,蟹的飼料除水溝中稻田里的水草、自然浮游生物外,還喂南瓜、玉米、麥子、螺絲、小魚等,估計每畝成本在2000元至2500元左右。而龍蝦飼養周期更短,喂料也少,成本更少。
在泖橋村,一農戶的龍蝦和水稻共作也取得不俗的收獲。姜明樂觀地說,稻蟹共作、稻蝦共作養殖試驗真正的意義在于楓涇能夠大面積推廣,加快調整這里的農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楓涇農民來說是件好事和實事。據楓涇鎮有關負責人透露,楓涇已籌劃在明年加快推廣力度,加大推廣面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