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經濟效益
(1)節約耕地稻田養魚是內涵擴大再生產,綜合利用稻田空間,進行立體開發。它節約耕地,既可減少占田挖魚塘面積,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又可避免因單一種糧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現象發生。
(2)節約肥料魚類,特別是草食性魚類,在稻田中活動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稻禾有效分蘗增多和谷粒飽滿。稻田養魚農戶反映,稻田養魚2、3年后,不施或少施化肥,稻谷同樣能增產。據四川省大足縣水產部門測定,畝產成魚90千克的稻田,魚排出的糞便相當于增加12.6千克純氮(折合27.4千克尿素)。
(3)節約用工稻田養魚工程建設使稻田的進排水渠、田埂等得到永久性修固,不再每年護田埂;魚的覓食活動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可以免耕;草食性魚類以稻田雜草為食,不需要人工薅秧除草。
(4)節省農藥魚能吞食水稻的害蟲,還可吃掉多余的“稻腳葉”,可使稻田通風、透光性增強,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據試驗觀察,不養魚稻田中飛虱、稻葉蟬的發生率,比養魚稻田高200%至300%。每年每畝稻田可節約農藥開支10至15元。
(5)增產糧食稻田養魚雖然因開挖溝占用少量面積(一般占稻田面積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內養魚,使土壤肥力提高,雜草減少,溝使水稻產生邊行優勢,透光性增強,稻田水溫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蘗,能使水稻產量增加5%至10%。
(6)增產鮮魚稻田養魚把池塘養魚的高產技術和稻田的生態優勢充分結合起來,使產量大大提高。畝單產一般能達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達500千克。
(7)增加收入由于稻田養魚是一家一戶經營,這種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據測算,一般的稻田養魚每畝可綜合增收100元左右。如果實施高產模式的“稻魚工程”的養殖稻田,平均每畝可增收400至800元。稻田養殖名、特、優、新品種,每畝稻田增收超過千元,相當于或超過稻谷的收入。
2、生態效益
(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養魚,相應加高、加固了田埂,開挖溝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如果田埂加高到1至1.2米,且不滲水,就可使每畝稻田蓄水量增加200立方米。
(2)除蟲滅害防病據調查,稻田養魚后,田里對人類有害的病原生物大為減少。如血吸蟲、絲蟲、蚊子幼蟲等基本絕跡。
(3)促進生態環境優化稻田養魚后,水稻的病蟲害明顯下降,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使稻田環境中和稻谷中的農藥殘毒有所減少,而且稻田中天敵蜘蛛、青蛙明顯增加。
(4)魚類的增肥保肥效果顯著據分析,水稻一生中所吸收的養分2/3來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來自人工施肥。縱觀稻田全局,水稻、雜草、光合細菌和浮游生物一類的生物都是依靠細胞內含的葉綠素,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養分,借助光合作用來組織自己的機體。這就是說,稻田的土壤和水體,除了供給水稻生長外,其他養分被同時存在于稻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所奪走。稻田養魚后,首先消滅和抑制了雜草這一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