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華白海豚科普館、曬鹽科普基地、“美人海”漂浮、鹽療、皮劃艇、水上自行車……距離金門僅1600米的廈門小嶝島上,小嶝島休閑漁業園區現每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成為小嶝島旅游業的龍頭企業,引領小嶝島旅游業的發展。
去年10月國務院批準《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福建成為中國第四個海洋試點省份,加快福建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此后,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建設熱潮涌動。
以休閑漁業為中心,建立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創新與示范基地,這是小嶝島開發的“一中心一基地”規劃。小嶝島休閑漁業園區負責人19日告訴中新社記者,休閑漁村有一個定位就是“漁樂場”,要讓來這里玩的朋友們充分感受到“漁業文化和海洋文化”帶來的歡樂。
小嶝島休閑漁業園區、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石獅市海洋生物科技園區、連江縣官塢海帶良種園區、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水產品加工園、福清市龍田水產品加工園區等10個園區,近日獲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授予“福建省現代漁業產業園區”稱號。
此前,福建省已出臺《海洋產業指導目錄》,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重大海洋經濟項目建設,加快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
此次獲授的10家園區涵蓋了工廠化養殖、漁業種業、休閑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洋醫藥和生物制品等不同園區類型。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10家現代漁業產業園區都是福建省業內的排頭兵,要很好地發揮園區典型示范作用,引領同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作為大陸首個臺灣水產品加工、貿易集散基地,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已入駐新東和、福建欽龍等17家兩岸企業。根據規劃,該中心全面推進海洋漁業、海洋工業、海洋服務業發展,力爭至2015年實現產值100億元人民幣,建設成為承接海峽西岸閩、浙、江、粵及臺灣、東南亞等周邊發達地區的相關產業集聚新高地。
“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要做好項目帶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吳南翔指出,要著力構筑海洋生物醫藥、游艇郵輪、海洋工程裝備、現代港口物流、濱海旅游、海洋文化創意海洋現代產業鏈,促進涉海企業、項目向園區集中。
在漁業空間日漸縮小、近海漁業資源日漸衰退的大背景下,福建全力打造現代漁業產業園區,促進漁業結構調整,提升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通過打造遠洋船隊“二下西洋”新時代,促進遠洋漁業穩健發展。
目前,福建正著力從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項目支持,進一步培育壯大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大力促進現代漁業發展。(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