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經過一年的努力,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2013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月下旬,在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年度工作總結會上,養殖與工程設施研究室主任、養殖設施與裝備崗位專家徐皓就一年的工作情況進行了回顧總結。
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是2008年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的第二批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40個產業之一,下設6個功能研究室和25個崗位專家團隊,其中養殖與工程設施研究室的依托單位為漁機所,主要任務是開展大宗淡水魚類健康養殖技術的研究,創建養殖新技術、新模式、新標準,建立全國大宗淡水魚類健康養殖技術推廣體系和開展池塘工程化設施的研制與推廣。2013年,漁機所養殖設施與裝備崗位組織研發了3種高效養殖設施與設備,建立了機械化示范點9個;在內蒙等地推廣建立池塘養殖生產數字化管理系統3套;提出了池塘養殖節水、減排模式的設施構造技術,指導建立了大宗淡水魚高效健康養殖模式6-8個;建立池塘生態工程化調控模式建設規范3套,并形成6個典型模式。由于超額完成年度考核任務,漁機所養殖設施與裝備崗位再次被評為優秀。
自2008年國家產業技術體系成立以來,養殖設施與裝備崗位已經連續4年考評優秀,這充分顯示了漁機所科研人員在該崗位所付出的辛勤與努力。養殖設施與裝備崗位取得的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生態工程化、機械化、自動化技術水平,為實現產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裝備條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