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3月下旬開始,江蘇省吳江市七都鎮的張小林心里就樂開了花,今年他的羅氏沼蝦蝦苗賣到了每萬尾110元還供不應求。
記者:“今天要裝多少?”
羅氏沼蝦育苗場場長張小林:“裝500萬尾。”
記者:“今天有幾個客戶來?”
張小林:“客戶很多,現在要排隊。”
記者:“他們來買的話一般要提前幾天跟你們講?”
張小林:“一般提前三天。”
記者:“當天來買不行嗎?”
張小林:“當天來沒有。”
記者:“為什么?”
張小林:“很緊張啊。”
孫先生是江蘇省江都市的蝦苗經紀人,三天前他就帶著現金來這兒了。
江蘇省江都市客戶孫先生:“買蝦苗來的。”
記者:“拿了多少錢過來?”
孫先生:“拿了十來萬元。”
不過這次,孫先生發現拿的錢再多也沒用,他并沒有買到蝦苗,這讓他也是無可奈何。
孫先生:“等了幾天了,供不應求呀,他們場里面是供不應求呀。我們養殖戶需要這個苗,因為季節到了。”
記者:“當天來當天買不著?”
孫先生:“當天來當天肯定買不到,肯定要之前打個招呼的,不然的話他是不會有苗的。
雖然張小林的蝦苗場一天可以出700多萬尾蝦苗,但孫先生因為是臨時決定來買蝦苗,沒有提前預約,他只好拎著十多萬元現金繼續等待。
記者:“就這么等,就在這兒等?”
孫先生:“就這么等。”
這邊孫先生還在焦急地等著蝦苗,那邊上海的客戶宋藝平已經驗完貨,準備把裝好的蝦苗運回去了。
記者:“看什么呀剛才?”
宋藝平:“看它的數量到不到。”
宋藝平買的這一批蝦苗共有250萬尾,價錢約3萬元。來之前他已經跟張小林在電話里訂好了這批蝦苗,但還是不放心,提前兩天就趕到這里。
宋藝平:“苗緊張呀,主要是苗緊張,因為他的苗質量比較好,質量好了,肯定養殖戶需要的多呀。”
要蝦苗的人實在是太多,張小林和工人們每天凌晨三點多鐘就得開始裝蝦苗,一天多則七、八百萬尾,少則四百多萬尾,蝦苗這么好賣,張小林的心情也非常不錯。
張小林:“今年就是這樣的,你老朋友給面子就給你,不給面子就不給,你拿不到。”
記者:“這么牛呀?”
張小林:“沒有辦法了。”
張小林今年生產的蝦苗大約有3億多尾,也就是300多萬元的產值。不過,像今年這么好的行情并不是第一次,這肉眼都看不清楚的蝦苗,價格的漲漲跌跌讓當地這些從事蝦苗繁育的人曾經是無所適從。
2000年,在吳江市從事羅氏沼蝦育苗十多年的宋衛兵碰上了比今年還要瘋狂的行情,每一萬尾蝦苗價格高達200元。
羅氏沼蝦育苗場場長宋衛兵:“我們的蝦苗,一個鎮只有一戶蝦農能滿足,從這邊到上海東海農場那邊,一般一個鎮就滿足一戶蝦農,排隊要排上一個星期。”
羅氏沼蝦原產于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進,隨后養殖范圍逐步擴大到上海、浙江、江蘇等江湖密布的地方,孵化蝦苗的育苗場也因此迅速增加,僅江蘇省吳江市就有60多家。這些一哄而上的蝦苗場良莠不齊,很快就讓宋衛兵嘗到了苦頭。
宋衛兵:“苗場太多,還有些苗場不講質量,就打擊了蝦農的積極性,蝦農養殖就萎縮了,當時市場就出現了供大于求,價格就急劇下降了。”
記者:“降到什么程度?”
宋衛兵:“降到一萬尾蝦苗40多元,當時我們的成本都要七、八十元,九十元。”
價錢雖然下降,但蝦苗還在不斷繁育出來,如果蝦苗賣不出去,損失還會更大。
羅氏沼蝦育苗場場長盧新榮:“積壓下來蝦苗這個東西互相殘殺,互相殘殺挺高的,今天能賣100萬尾苗的池子,你放三天、五天,不到30萬尾、40萬尾。”
那時候的張小林完全沒有現在這么風光,他老得跑去求著養蝦的人買他的蝦苗。
張小林:“有些錢還拿不到呢,蝦苗給他送到塘口,他錢還不肯付,他就說蝦苗什么不好,什么不好。”
到了2003年,一場更大的災難降臨到這些蝦苗場身上。宋文兵發現繁育出來的蝦苗得了一種怪病。
宋衛兵:“就是全身發白,發白之后呢,這種蝦苗就是蝦農養殖的成活率不高,產量很低,影響收入。”
記者:“當時不光是你一家碰到這種情況?”
宋衛兵:“應該說所有的苗場都碰到過,當時沒有一家幸免的,在我們這一塊。”
這種叫做“白體病”的東西,當年就讓宋衛兵虧了60多萬元。而比他賠得多的還大有人在。
盧新榮:“有的蝦苗場要虧本大概100萬元左右都有。”
幾年下來,吳江市不少蝦苗場無以為繼,紛紛倒閉,到最后只剩下二十幾家還在苦苦支撐,他們和當地水產部門一起經過調研,終于把蝦苗白體病的原因找到了。
羅氏沼蝦育苗場場長戴雪林:“原來那個種蝦呢,年數太長了,時間太長了,有8年了。”
吳江市七都鎮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施夏欣:“一直用我們當地的蝦種來繼續繁育苗呢,它這個苗種已經退化了,種質已經退化了,所以這個是羅氏沼蝦多年養殖的必然結果。”
問題出在了種蝦的近親繁殖造成的品質退化上。2004年,宋衛兵花高價買來國外的原種羅氏沼蝦。
宋衛兵:“當時進這個原種的蝦苗是貴的,1萬尾苗大概2萬元錢。”
記者:“比原來的貴多少?”
宋衛兵:“比原來的品種,貴了將近100倍吧。”
果然,錢沒有白花,這批昂貴的原種羅氏沼蝦繁育出來的蝦苗沒有再發生白體病的現象,而宋衛兵為了檢驗蝦苗的質量,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育苗場旁邊專門開了個池塘,將自己的蝦苗養成商品蝦,看看這批蝦苗到底怎么樣。
宋衛兵:“這就是我們做試驗的蝦塘,羅氏沼蝦苗我們能達到畝產1000斤的產量,或者1500斤的話,那我們自己搞了試驗之后就知道了,蝦苗是能行還是不能行。”
結果是這批蝦苗完全可以達到高產。宋衛兵的育苗場重新恢復了元氣,買蝦苗的人逐漸多起來了。受到宋衛兵的啟發,2005年,張小林也購買了第一代的原種種蝦,為的還是更好地育出優質蝦苗。
張小林:“人家買來的種蝦是12元、13元一只,我們買來的種蝦要20多元一只,價錢高一點是無所謂的,就是養殖戶要養得好,養得好呢,我的育苗場就開得下去,養不好了之后呢,沒有人來抓蝦苗。”
經過市場的洗禮,吳江市所有堅持下來的蝦苗場都完成了種蝦的替換,生產的蝦苗也得到了養蝦戶的認可。加上2006年幾次臺風給我國水產業造成損失,今年市場上成年羅氏沼蝦的價格一路攀升,養殖羅氏沼蝦前景看好,僅江蘇省高郵市的養殖面積就增加到15萬多畝,蝦苗重新成了搶手貨。
記者:“今天在這兒等的是第幾天?”
客戶:“三、四天,三、四天前我已經發了幾百萬尾蝦苗了。”
記者:“今天該回去了?”
客戶:“今天回去,過七、八天又過來。”
今年,宋衛平的育苗場能生產4億多尾蝦苗,每萬尾的價格要比去年同期高出30元左右,這將給他增加100多萬元的收入。而吳江市僅七都鎮就將生產蝦苗30億尾,產值達到3000多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