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大力開展海產品新品種研發、參與產業園區規劃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支持江蘇省沿海地區走“綠色養殖”之路。
2001年至今,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已進入其發展的第四個時期,“重新調整功能定位、明確為公益類研究所”。該所的業務觸角越來越多地延伸至“大海洋”研究領域。2010年,該研究所完成了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區—萬畝海參園區的整體規劃。近年來,該所較突出的研究成果有4項,分別是:條斑紫菜產業化開發,灘涂貝類苗種培育及健康養殖模式推廣、魚類苗種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發、海珍品新品種研發。
不僅如此,為了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促進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該研究所逐年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最近三年間,研究所累計放流文蛤、大竹蟶苗種及種苗、豆蟹、黑鯛和大黃魚苗種等4億萬尾(粒),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
該所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成果也較為明顯。為了加快蘇北發展步伐,該所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如:一、對核電站溫排水利用等重大項目及海灣承載力、海岸帶安全生態格局、海洋環境容量、海洋生態環境修復等基礎性研究項目的合作申報;二、利用現有的紫菜國家級種質庫的優勢,提高其他海洋經濟藻類養殖業的現代化研究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