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阿拉寧波人喜歡吃海鮮。在過去的一年中,寧波市民哪些海產品吃得最多?記者昨天從寧波水產批發(fā)市場江東水產批發(fā)市場交易區(qū)獲悉,一年之中,寧波市民消費水產品23萬噸,而其中十大鮮海產品達16.2萬噸,占水產品消費量的69%。2013年十大海產品消費量比去年增加6.63%,這些海產品批發(fā)價格每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2.77%。其中帶魚消費量達2.62萬噸,名列第一,名列第二的是黃魚,2.1萬噸,緊隨其后的為鯧魚、海鰻、蝦、白蟹、米魚、魷魚、梅魚、海蝦。以前,在寧波市民海產品消費中“默默無聞”的米魚,首次入圍,居然還名列第七位,而青鲇魚黯然退出。
帶魚眼睛越來越大,東海帶魚少了
聊起寧波人最喜歡吃的魚,一些中老年寧波人的心目中,必定首選來自東海的帶魚、黃魚、鯧魚和烏賊。如今,伴隨著東海野生魚類資源的減少,東海“四大花旦”越來越少。昨天,家住望京歐院的李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全家十分喜吹吃帶魚。但是她發(fā)現,從菜場里買來的帶魚,眼睛越來越大,味道也與過去不一樣。以前,眼睛小小,身材“苗條”的帶魚難以吃到了。其實這帶魚眼睛的變化,說明“游入”寧波市場的帶魚“隊伍”在不斷發(fā)生變化。
昨天,長年累月泡在菜市場里的江東“菜籃子”配送中心司徒龍飛告訴記者,味道十分鮮美,小眼睛、尖嘴巴、“身材”不發(fā)福的東海帶魚越來越少,而來自南海、渤海、黃海等海域以及從印度尼西亞、越南、日本、菲律賓等國進口的“洋帶魚”越來越多。這些帶魚的顯著特征便是“大眼睛”。由于外來帶魚增多,帶魚的平均批發(fā)價格比2012年每公斤下降1元,去年帶魚平均批發(fā)價為每公斤33元。
黃魚家族面孔各異,產地四面八方
去年,寧波人消費黃魚達2.1萬噸,“胃口”不小。經常拎菜籃子的“馬大嫂”會發(fā)現,現在,寧波人吃的黃魚與以前大不相同,正宗的野生大黃魚,一般市民消費不起,菜市場也極少見到。
現在市面上的黃魚五花八門。昨天,記者在大沙泥街一些海鮮行以及翠柏路上的大型超市看到,黃魚有野生小黃魚、養(yǎng)殖大黃魚、仿野生大黃魚、“洋”大黃魚等,光養(yǎng)殖黃魚,根據產地分就有福建、廣東、海南以及本省的,產地不同,養(yǎng)殖黃魚的品相、味道、價格都略有不同。
米魚“逆襲”進前十,價格實惠受歡迎
在去年寧波人海產品消費榜中,市民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米魚豐產,消費量首次躋身前十,一年總消費量達12萬噸。今年秋季,米魚價格最低為每公斤12元,不少市民競相購買,連曬米魚鲞也刮起一陣風。
去年,列入排行榜的海產品中,價格最便宜的是蝦,消費量16萬噸,每公斤批發(fā)價僅6元,比2012年每公斤下降1元。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人所食海產品的來源也越來越豐富,海產品捕撈地不僅包括東海,也包括南海、渤海、黃海等海域,甚至還從印度尼西亞、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進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