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什么是遠洋漁業?一條在深海中捕獲的高品質藍鰭金槍魚,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可以拍賣到幾萬甚至上百萬美元,這能抵上一條小型遠洋漁船的造價。巨大收益的背后,考量的是人才、造船、遠航、超低溫冷藏、運輸、交易平臺一系列的綜合實力。這才是真正的遠洋漁業,這就是青島漁業進軍深海,走向大洋的藍色夢想。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遠洋漁業企業、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追尋我市發展遠洋漁業的足跡。2013年,我市實施遠洋漁業培育工程,31條遠洋漁船遠征太平洋,青島的遠洋漁業夢從此開始揚帆起航。
高品質金槍魚不論斤賣
“遠洋漁業不是簡單的捕撈、售賣。以金槍魚為例,在國際市場上,高品質的金槍魚都是拍賣的,不是論斤賣的。”聊起遠洋漁業,青島魯海豐集團總經理劉潤則告訴記者,“要想捕獲一條金槍魚首先要配備高自動化的捕撈裝置,大馬力遠洋船只、衛星通訊設備、聲吶與溫度儀等,還要有捕撈金槍魚的配額。金槍魚捕獲后,要在3分鐘內切頭去尾,放進零下60℃的恒溫冷庫,從運輸、交易、制作到端上全球各個國家的餐桌,全程實現超低恒溫保存。遠洋漁業考量的其實是海洋綜合技術實力。”
“這不僅僅是魯海豐的一個夢想,也是青島諸多漁業企業一個夢想,更是青島促進藍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張永舉處長告訴記者,201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實施《關于加快遠洋漁業發展的意見》,將遠洋漁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藍色經濟和現代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去年7月,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會同財政局起草并推動出臺了《青島市遠洋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自《意見》實施以來,我市已獲得國家建船補助資金一億六千多萬元。
首航滿載秋刀魚而歸
“2013年是青島發展遠洋漁業實現突破的第一步。”張永舉告訴記者,青島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經具備了遠洋捕撈的實力,欠缺的只是經驗和底氣,只有進軍深海,才能實現遠洋夢。去年11月28日,青島中泰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的“魯黃遠漁105”遠洋漁船順利返航,這是我市出臺 《關于加快遠洋漁業發展的意見》以來建成的首批遠洋漁船,也是首批返航的新建漁船。與之先后出航的 “魯黃遠漁106”、“魯黃遠漁107”、“魯黃遠漁108”漁船也將于近期完成返航,這次遠洋捕撈收獲頗豐,共捕得秋刀魚1500余噸,經濟收益預期可達1300萬元。
“我們首航去了北太平洋,總共收獲了508.6噸秋刀魚,目前已經被批發商搶購一空,售價在500萬元左右。除去漁船燃油、船員工資、出航生活用品等費用,最后大約能有200萬元的利潤。漁船首航就能有這樣的收獲,我們很滿意。”“魯黃遠漁105”船長王田祿說,這次滿載而歸讓他信心十足。遠洋漁船按照捕撈對象,可以在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附近捕撈金槍魚;魷魚通常在阿根廷和秘魯海域;白令海峽一帶則主要捕撈秋刀魚。下次,王田祿和船員們遠洋捕撈的目標是南下大西洋,到阿根廷、秘魯海域捕撈魷魚。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遠洋漁業在兩年的時間里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3年,我市共有31艘遠洋漁船奔赴太平洋捕撈作業,其中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船9艘,秋刀魚船6艘,季節性遠洋漁船16艘。“今年全市遠洋捕撈的水產品達到了1.5萬余噸。”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2012年以前僅3000噸到6000噸之間,翻了一番多。
遠洋漁船達國際水平
“目前,青島市的遠洋漁船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了,有些技術項目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張永舉告訴記者,“魯黃遠漁105號”和“魯黃遠漁106號”兩艘遠洋捕撈船是我國北方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遠洋捕撈漁船,也是島城首次到北太平洋從事遠洋捕撈的漁船。
王田祿提起自己的船來如數家珍,船長77.8米、總噸位1900噸、漁船功率為2857馬力,排水量2590噸,航速14節。船體除了上層甲板區,還有負一層加工區和負二層冷藏區。其中冷藏倉庫最多可倉儲1200噸水產品。為了方便在大洋上捕撈,船體兩舷上方設置了108盞魷魚誘魚燈,兩舷上方及駕駛甲板處設有秋刀魚集魚燈主燈桿約108根,每根長約4米。
“我市目前已批在建漁船20艘,待建漁船32艘,其中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船18艘,秋刀魚船4艘,拖網船20艘,圍網船10艘。”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在建或待建船只的造價少則1000萬元,多則6000萬元,每一艘船在建設過程中,都要用最好的技術,并配備上最先進的捕魚裝置。“比如船只上安裝的北斗導航系統,通過衛星定位,在青島就能看到遠洋漁船的行駛軌跡,所處的位置并能隨時聯系上漁船。”工作人員介紹說。
建6000米長的漁港碼頭
捕魚上岸,僅僅是個開始,后期加工、運輸、船只停放補給都需要有一個基地。在魯海豐集團位于前灣港北門的五層冷庫內,已經干了10年倉庫的張師傅告訴記者,倉庫內現在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海鮮,有市民常吃的鱸魚、刀魚、鲅魚,也有市民不常見的金槍魚、帝王蟹、北極白蝦等,冷庫內存放的海鮮品種超過了30種。“這個冷庫的規模還是太小,金槍魚所需的超低溫冷藏技術解決后,我們下一步計劃在董家口港胡家山作業區建一個60萬噸的冷庫,這樣海鮮儲存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去年12月26日該項目正式簽約,由青島港投集團和青島魯海豐集團共同打造。
“整個項目將建設全長6000米的漁港碼頭,提供卸魚、補給檢修、供水供冰等服務,布置泊位67個;建設占地面積約63畝的卸魚棚,主要用于水產品分裝;建設國際一流水準的冷凍冷藏基地,該基地占地約1125畝,主要規劃有一般冷庫與超低溫冷庫,以用于水產品的冷藏存貯;為配合冷凍冷藏基地,基地項目還將建設占地面積210畝的水產品加工基地,從事水產品加工工作。”魯海豐集團辦公室主任汪顯剛告訴記者,這里將成為北方水產品交易中心,金槍魚將從這里“游向”全國各地的餐桌,還可以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
與8個國家建立合作項目
“許多大洋的漁業資源,我們還未合理化利用,這就是遠洋捕撈帶來的機遇。”張永舉告訴記者,比如中西部太平洋、印度洋島國水域金槍魚資源,再比如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公海魷魚資源、秋刀魚等中上層漁業資源也成為開發的重點。
“我市有企業已經取得了在俄羅斯和印尼經濟專屬區內捕撈的許可,這兩個國家的項目也已取得了農業部的批準,獲得了漁船建設指標,還有企業正在同東南亞以及非洲的國家商談,這些項目均獲得了當地漁業部門的官方同意,在當地取得了捕撈配額,其他手續正在進一步推進過程中。這是讓青島遠洋真正走出國門,進入遠洋。”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魯海豐、青島遠洋、巨容等企業分別與印度尼西亞、毛里求斯、納米比亞、俄羅斯等8個國家建立合作項目;青島市首批企業在國外建設的遠洋漁業基地正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加快推進。
在俄羅斯開展合作項目的巨容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合作項目將為青島市遠洋企業帶來在合作國家專屬經濟區,如臨海、近海等進行捕撈的好處,把國內需求的三文魚、大馬哈魚等漁產品帶回國內市場,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
“十二五”末遠洋漁船要達百艘
【訪談】
“青島市的遠洋捕撈有著清晰的路線圖和發展目標。”張永舉告訴記者,2012年我市下發《關于加快遠洋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到“十二五”末,全市遠洋漁船總數達到100艘,遠洋漁業年產量超過3萬噸,形成一批實力較強、管理規范和信譽度高的遠洋漁業企業。遠洋自捕水產品回運量超過1.5萬噸,占遠洋捕撈總量的50%以上。
“遠洋漁業要在三方面做‘文章’。”張永舉介紹說,一是發展大洋性漁業。在有關國際漁業組織框架下,提高公海漁業資源占有份額,增強公海漁業開發能力。二是提升過洋性漁業。以轉變合作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和防范經營風險為重點,采取入漁國陸地投資等形式,鼓勵企業與入漁國建立互惠互利和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推動過洋性漁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中上層魚類和底層漁業資源,適度發展變水層拖網、釣、圍網等作業方式,拓展外海漁業。三是開發季節性遠洋漁業。利用近海大馬力冷凍捕撈漁船,在規范管理、規避風險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重點有步驟地發展與東北亞國家間的漁業合作,引導更多的大馬力漁船 “走出去”作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