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東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東莞市都市現代漁業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發展目標:到2015年,東莞都市現代漁業初具雛形。到2020年,產業發展、產品安全、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生態文明、漁區和諧的漁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實現都市漁業現代化。
【產業轉型】
向都市型現代漁業轉型
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黃林波介紹,漁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發展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市現代漁業是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按照都市發展的需求,以現代科技、信息和工程技術作支撐,融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于一體,依托并服務于都市發展的現代化漁業發展體系。
“目前,東莞市漁業正處于城郊型漁業向都市型現代漁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加快發展都市現代漁業已成為全市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黃林波說。
黃林波透露,目前,東莞農業占到全市GDP的0.3%,而漁業又占到農業(農林牧副漁)的25%的份額。東莞漁產品靠外市供應為主,本地水產品不到20%的占有率。目前,全市漁業經濟總產值約為28億元,水產品總產量6萬~7萬噸,產值約7億元。相比周邊地區,此時東莞提出由傳統漁業向都市型現代漁業轉型,顯得尤為迫切。
【發展目標】
到2015年漁民人均純收入1.6萬
記者了解到,本次《意見》要求,到2015年,東莞市都市現代漁業將初具雛形,基本建成以現代科技裝備為支撐,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集都市特色、集約化養殖、休閑漁業、觀賞漁業為一體的都市型現代綜合漁業。漁業經濟總產值30億元,水產品總產量8萬噸,產值8.7億元。
其中,水產養殖產量6.7萬噸,產值7.7億元;捕撈產量1.3萬噸,漁民人均純收入1.6萬元,其中捕撈漁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到2020年,漁業生產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漁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漁業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產品安全、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生態文明、漁區和諧的漁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實現都市漁業現代化。
【調整布局】
發展現代網上水產品物流配送
針對《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黃林波認為,東莞現在有漁民1.2萬人,漁船560多艘,總馬力5.8萬千瓦。要實現2015年的發展目標差距不大,但目前東莞發展都市型現代漁業仍面臨不少困難。
“發展新型漁業受到用地指標有限、土地租賃期短、養殖戶水塘小而分散等因素制約。”黃林波說,一方面,東莞將調整優化漁業產業結構,鞏固和扶持優勢主導產業。大力推廣健康生態養殖模式,推行漁業標準化生產,鞏固和扶持東莞市傳統特色精品養殖、龜鱉類養殖、高檔觀賞魚繁育等優勢主導產業;另一方面,做大做強水產加工流通業。加強現代水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水產營銷大戶和綜合性水產物流配送企業,打造網上物流配送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現代網上水產品物流配送。
【發展遠景】
推動區域特色休閑漁業發展
《意見》要求,未來東莞將建設市級漁業展示中心。在自然條件好、已形成一定產業基礎的農漁業旅游觀光園區內,采取市財政投資、企業運作、科研支持的方式,建設文化內涵型漁業展示平臺,形成集休閑與公益、文化與科普于一體,以中國金魚種質資源庫、魚文化博物館為主要內容的水族(金魚)文化產業園。
推動區域特色休閑漁業發展。充分發揮長安、虎門、沙田等鎮的近海區位優勢和漁業資源優勢,發展海上觀光、海洋生態休閑旅游、漁港風光、漁村風情等漁區文化特色休閑漁業,構建沿海區域的濱海港灣休閑漁業帶,帶動漁區的經濟發展和漁民就業增收。在城鄉周邊、漁業自然資源較好、已形成一定產業基礎的地區,建設以休閑、垂釣、品鮮、觀賞水族為主體的都市型漁業圈。
記者還了解到,東莞還計劃創辦休閑漁業基地。扶持培育本地漁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旅游觀光、垂釣休閑、觀賞水族為特色的漁業示范基地,建造一批安全舒適的休閑漁船,創建一批休閑漁業的品牌,組建觀賞魚養殖集散地。并發掘漁業文化產業鏈。形成以金魚為核心、以觀賞水族為紐帶、以休閑漁業為載體的特色漁業文化產業鏈,逐步建立起以生態為依托,以文化為靈魂,集“養殖、捕撈、管護、銷售、加工、烹飪、旅游、科研”等為一體的完整漁業文化產業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