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14年1月22日,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在武漢集中研究中華鱘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四家科研單位于2013年10月底至12月底對長江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進行了監測,結果未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發生,這是目前發現的中華鱘唯一自然產卵場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中華鱘的自然繁殖,中華鱘自然種群生存面臨嚴重危機。
與會專家和代表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大家一致認為,梯級水電站、涉水工程、長江航運、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嚴重影響了長江生態環境,加劇了中華鱘的生存壓力。2013年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未自然產卵的主要原因是長江上游梯級電站蓄水運行等因素帶來的滯溫效應,改變了中華鱘自然產卵生態條件。此外,因人類活動導致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場面積過小也是中華鱘自然種群無法自然繁殖原因之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