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初步統計,2013-2014年度如東全縣紫菜育苗室面積約15萬多平方米,比往年有所增加。紫菜海上掛網面積約11.595萬畝(以一臺架作一畝計算),比上年度增約0.589萬畝。(如果以180平方米/畝計算,則掛網面積應為14.28萬畝)。
一、紫菜果孢子采苗時間和采苗密度等主要舉措都在適宜范圍之內。果孢子采苗時間從2013年4月中旬開始至5月上旬基本結束;采苗密度一般150-200個/c㎡;大多數企業在進行果孢子采苗時摻和了20-30%的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提供的自由絲狀體。
二、紫菜貝殼絲狀體培育階段,由于天氣、氣溫、水溫變化范圍較大,絲狀體生長過程經歷了適溫平穩生長、高溫障礙影響、技術手段改善的過程。進入8月下旬,一直到9月15日以后,水溫仍在25℃以上,抑制了孢子囊枝的形成,生長受到明顯的障礙影響。大多數育苗室分別及時采取了流水、充氣、加大水體等適宜的技術手段,未對絲狀體生長造成過大的影響。在疾病控制方面,有些育苗室貝殼染上黃斑病,由于及時采取了淡水浸泡或二氧化氯處理,有效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影響程度較小。
三、殼孢子采苗時間較往年推遲。孢子采苗時間2013年9月25日才開始,較往年推遲一個星期以上。殼孢子采苗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各家采苗密度普遍大于往年,一般每個視野保持在30個附著牢固的殼孢子苗才出池。另一個特點是苗網出池后都能及時下海張掛,為確保出齊苗、養好紫菜打好苗種基礎。
四、海上出苗參差不齊差于上年。雖然殼孢子采苗密度高于往年,但由于采苗偏晚,掛網偏遲,外沙紫菜出苗生長速度緩慢,凍網后,一般掛網早的、栽培潮位低(干露時間4個小時以下)、水體交換好的相對生長較好;內沙養殖單孢子放散和附著效果好,出苗生長較好、綠藻少不裹涂,生長形勢好于外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