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月25日下午,在
山東威海石島中心漁港內,漁船整齊地停靠在港內,船上的網具等都已經拆卸,短期內沒有出海的跡象。
2月24日上午,記者從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由于海上資源緊缺,出海入不敷出,大部分近海捕撈漁船只得選擇“趴港”。據粗略統計,目前全市“趴港”的漁船接近九成。
漁港船只滿滿當當
2月23日上午,記者在石島中心漁港看到,漁港里船只停的滿滿當當,其中大部分船上的網具等都已經拆卸,一片靜悄悄的景象,猶如休漁期的場面。
“現在海上的資源不太好,出海基本上就得賠錢。”船員張先生正和另外一名船員整理船上的魚框。他告訴記者,他所打工的漁船是一對450馬力的漁船,這次回來后就不打算再出海了。
記者了解到,在1月底春節前漁船基本上全部都停航過年了,春節過后,就有漁船陸續出海。張先生說,他們的船在大年初八就開始出海,這次是第二趟回來,只捕撈了一些小黃花魚等漁獲物,產量總體不及去年。這次回來后,他們將會把船上的網具等全部搬上岸,之后漁船要上塢維修。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隨著近海捕撈業的不景氣,年初漁民出海的積極性非常低。截至目前,全市大約僅有四五百艘出海,占全市捕撈漁船的一成多,有近九成的漁船“趴港”。
出海收支想平衡都難
2月24日下午,家住石島的船主宋先生經營著一對150馬力的雙拖漁船,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條漁船在作業期間,平均每天的燃油成本就得3000元左右,工人工資也需要3000元左右,兩條船每天就得支出12000元左右,而每次出海大約1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回來,需要10多萬元的費用,而拉回來的漁獲物難以賣到這個價錢。
據宋先生介紹,目前出海作業的漁船大都是單拖漁船,消耗的成本相對更低一些,但是想要維持收支平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像他這樣的雙拖漁船眼下基本上都不敢輕易出海作業了。
期待延長休漁期
近海捕撈業的形式越來越嚴峻,對于以海為生的漁民來說,他們有著什么樣的打算和期望呢?
宋先生說,之所以海上資源緊張,就是因為近海捕撈量較大所造成的。“現在已經形成了春節過后漁船自覺進入休漁期狀態的局面,與其這樣,還不如將休漁期延長,讓整個上半年都禁漁。”他說,這樣能給海上資源一個更長時間的修復期。
記者了解到,有像宋先生這樣想法的漁民并不在少數。王先生是大魚島村的一名船主,該村是典型的漁村,村民們大都以捕撈為生,他自己也當了30多年的漁民。王先生說,海上如果沒有一個長時間休養生息,漁民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根據他的了解,去年村里曾有幾名漁民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申請報廢了漁船。
“幸好大家還能領到燃油補貼,不然不知道有多少漁船經營不下去了。”王先生還表示,每年發放的燃油補貼雖為漁民們減去了不少的負擔,但是鑒于目前的嚴峻形勢,漁民們還期待補貼力度能夠適當再大一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