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前幾年,我們在桂江邊養魚都是‘土八路’式養魚,效益低,技術差,如今縣里成立水產養殖協會,建立了標準化的網箱養魚基地,又派來技術員全程指導,現在的效益那是沒得說了!”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馬灘網箱養殖基地的養魚大戶梁峰高興地說。擁有31戶養殖戶的馬灘網箱養殖基地,養殖面積達1.8萬平方米,年產桂江名優魚1150噸,產值近3400萬元。
近年來,昭平縣依托桂江的優良水質,大力發展生態網箱養殖,促進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該縣積極開展陽光工程水產養殖技術培訓,實施規模以上新增養殖部分獎勵,建立網箱養殖基地,攻克桂江名優魚苗人工繁殖技術難題,引導養殖戶走產、供、銷一條龍的綜合經營特色漁業。目前,全縣網箱養殖面積達到8.6萬平方米,年產量5160噸,產值達1.44億元。網箱養魚已成為昭平縣一項富民的生態產業。
曾在去年底參加了陽光工程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的養殖戶周家貴說:“多虧了去年底縣水產畜牧部門開辦的培訓課,指導了規劃和布局自己的網箱養殖場,還做好了投放魚苗前的水域清潔消毒,防治魚病,為下一步投放魚苗做好準備。”去年,該縣培訓了像周家貴這樣學習和掌握了先進實用水產養殖技術的漁民600人,帶動了1000多家水產養殖戶增產增收。“我是網箱養殖技術推廣的受益者,現在用草和生態飼料喂魚,魚吃一斤長一斤,收入是以前的兩倍以上。”養殖戶周家貴的網箱養魚一年產量達到2萬斤,光是賣魚一年純收入就達7萬元,加上他在養魚的竹排邊開了一個小餐館,又帶來4萬多元的純收入。
為了加快漁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網箱養殖向基地化、規模化、無公害化發展,全縣已建成昭平鎮上岸村馬灘標準化生態網箱養殖、文竹鎮臨江口無公害網箱養殖、馬江鎮船式網箱養殖、五將鎮良風規模網箱養殖等示范基地,在繁殖、養殖、管理等技術上推行了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的模式。
該縣將網箱養殖與旅游、餐飲、休閑、娛樂等有機結合,促進了以“廣西十大休閑漁業精品景區”之一的昭平鎮馬圣村休閑漁業一條街為代表的休閑漁業經營實體不斷發展壯大,達到了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2013年,全縣各類休閑漁莊55家,其中網箱水上休閑漁業38家,陸上休閑漁業17家,水產養殖面積1500多畝,休閑服務經營場所4.2萬平方米,年綜合經營收入4800多萬元,提供就業540多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