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月下旬,廣東省大鯢產業協會向全省大鯢產業從業者發出《告大鯢產業從業者書》,稱全省大鯢馴養繁育規模達100萬尾以上,但由于省外大鯢產品大量違規販運入粵,導致市場混亂,價格暴跌,呼吁業屆依法生產經營,舉報無證生產經營、違規販運行為。
據悉,目前廣東省大鯢產業產品屯積、市場混亂,銷量收窄,價格暴跌,形勢嚴峻。造成這樣形勢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省外大鯢產品違規販運入粵 (陜西、貴州入粵產品量分別占該省產量的80%、70%;到埗價一般在300元/千克以下)。根據該協會統計,2013年廣東省自產大鯢銷售量同比減少2/3,價格跌破500元/千克,為2010年的1/3,嚴重挫傷業者信心,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因此,該會團結從業者“自省、自律、自保、自強”,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規范行業:一是規范化從業,引導從業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特許辦法》規定,執行大鯢馴養繁殖、依法經營利用和運輸許可證制度,先辦證,再生產、經營和運輸。協會將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竭誠為從業者開展咨詢服務,理順辦證渠道。二是標準化生產,制定并推廣應用《大鯢健康養殖技術規程》等企業標準,引導從業者開展健康養殖,提高大鯢養殖技術和產品質量,樹立廣東大鯢品牌。三是標識化管理,爭取推行“憑標識流通”的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優質優價”價格競爭機制。
此外,該協會已向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匯報產業近況,呼吁漁業主管部門加強許可證制度執法檢查,查處違規馴養繁殖、經營銷售與運輸大鯢產品等行為。同時,希望全體從業者團結一致,從自身做起,依法生產經營,舉報無證生產經營、違規販運行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