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酸堿度、氨氮和亞硝態氮都正常,但溶解氧略低,要給養殖塘增氧了。”日前,三門縣六敖鎮水產養殖戶丁志筍,來到自己位于花鼓漫島上的養殖塘,利用手中的“多功能快速水質分析比色器”,很快給養殖塘里的水質開出了“診斷書”。老丁指著手中的這件“寶貝”對記者說:“養魚先要養水,今年我用上這套測水養殖技術后,科學投放餌料,塘里的青蟹、對蝦等長勢都比往年好多了。”
水產品在養殖塘里看不見、摸不著,它們生長是否正常,主要通過水的質量來反映。但是,長期以來,該縣的養殖戶們對水質情況的掌握都是依靠傳統的“望、聞、問、切”,即“看顏色、聞氣味、問鄰居、用手感覺”。憑老經驗的傳統養殖方法不但增加了養殖的成本,而且還會影響到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為此,今年初該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將測水養殖新技術作為關鍵技術率先在部分養殖大戶中進行推廣,為他們補助一套多功能快速水質分析比色器、水溫計及鹽度計,并要求各鄉鎮的科技指導員手把手教會示范戶使用,指導他們依靠科學數據調控水質。該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陳紅琴告訴記者:“多功能快速水質分析比色器的使用,等于為全縣的10多萬畝海水養殖業加上了一道‘安全符’,有效控制了養殖塘內的水體污染,使漁民從傳統養殖向健康養殖、數字養殖邁出了重要一步。”
提起測水養殖技術的好處,蛇蟠鄉海水養殖戶林日輝深有體會:“以前查看水質,基本上都是憑感覺,既麻煩又不準確。現在掌握這套技術后,只要幾分鐘時間,養殖塘里的水質情況就一清二楚,我們只要提前預防、對癥下藥就可以了,再也不必擔心蝦病等時常發生。”
據介紹,目前該縣已有近350名養殖大戶掌握和利用了測水養殖技術,養殖面積超過1萬畝。接下來,縣水產技術推廣站還將在今明兩年對全縣80%的養殖基地推廣這一技術,并督促檢查養殖戶做好《科技示范戶手冊》等的填寫,以提高養殖戶自身的科學管理水平,從源頭確保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