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養蝦技術比較復雜,容易混亂、容易遺忘,必須要經常梳理思路,防范于未然。
一、從簡單到復雜
簡單就是用一兩句話就能夠概括,例如養蝦的經驗主要是三條,第一要有好蝦苗,第二要有好蝦塘,蝦塘不僅是指地理位置適合、底質好、面積大小適中,還包括適宜的氣侯、環境,以及相應的設施等等,第三要有好技術。
如果再進一步細化,養蝦首先種苗是最重要的,至于蝦塘的地理位置,蝦塘建造是否合理規范,設施是否配套,氣侯與環境是否適宜等,這些是養蝦的基礎條件。有的基礎條件或基本要求體現了蝦的生長規律,是不能違背的,例如清明前或處暑后投放蝦苗成活率會明顯降低,投放蝦苗密度越大需要增氧機越多,蝦塘面積越大,水質調控難度越大等等。再就是養蝦技術,簡單地說就是系統、平衡、安全六個字。系統指養蝦知識要全面,平衡指根據蝦塘水質及蝦體質的變化狀況及時進行調理或防治,使之恢復到正常狀態,安全指養蝦過程中所采取一切措施的出發點或目的都是使蝦能夠健康生長。
二、抓重點并注意前沿動態
動態管理是養蝦的重點,也是難點。動態就是變化,養蝦最大的特點就是水環境(水質)及蝦的免疫力(體質)容易發生變化,一方面藻相每天隨著天氣、晝夜而變化,隨著施肥、施菌、消毒、拉網、添水、增氧而變化;另一方面水質、底質、蝦的體質也隨著藻相變化而變化。所謂動態管理,就是每天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并適時采取措施調整藻相平衡,防治蝦病,動態管理就是靈活管理。所謂注意前沿動態,就是關注養蝦新觀點、新技術、新經驗。
養蝦亞硝酸鹽、總堿度正常,但飼料臺淤泥較多,繩索(水淹部分)手感粘滑,岸邊水色不清潔,水草有一層黑色淤坭,這種藻相缺乏活力,產氧及凈水能力比較弱,蝦處于亞健康狀態,時間長肯定會出問題。藻相太容易變化或太容易調理都不是好事,說明藻相結構過于簡單。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建立牢固的基礎藻相。做法是:在投放蝦苗之前專門安排10-15天時間來肥水,在這個時間內,要連續每天施肥,改變過去間隔3-5天施一次肥的傳統做法,每天都增加新的藻類,藻相由簡單變復雜,從而大大提高抗逆能力。
三、要選好品牌
養蝦要選擇好的蝦塘、蝦苗、飼料、蝦藥、肥水產品。有些人喜歡租便宜的蝦塘,喜歡買便宜的蝦苗、蝦藥、肥水產品,喜歡使用雞糞、茶麩、漂白粉、芽孢桿菌等初級或單獨成份的產品,不喜歡買貴的復合型產品,喜歡仿照廠家的產品自己制作使用,肥水不外流,表面上看這是精打細算,實質是小而全,萬事不求人的小農意識。養蝦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條規模龐大的社會化產業鏈,匯集了許多不同的學科或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憑自己簡單制作或仿制是絕對達不到廠家水準的。
養蝦的投入與風險是相反的,即投入高風險小,例如南方很多蝦塘建在紅樹林地區,鐵、硫含量較多,對養蝦危害較大,所以過去養蝦都習慣少量多次使用石灰來降解,成本很低,但與采用施肥、光合細菌、有機酸等綜合措施相比,效果就差得遠了。又例如同樣是5畝面積的蝦塘,配4臺增氧機的效果遠不及配6臺的好,因為高溫期間,藻類生長旺盛,經常會出現透明度低于20cm的情況,這個時候,晚上即使4臺增氧機全部開,也滿足不了藻類的耗氧需求,而6臺增氧機就可以安全渡過風險。
選好品牌,就是選擇質量好的蝦塘、蝦苗、飼料、蝦藥、肥水產品。我們容易選錯的主要是蝦藥及肥水產品,因為這類產品的廠家多、品牌多,令人眼花繚亂,優劣難分。更重要的是這類產品使用之后,效果不容易界定,似乎都差不多,所以都習慣購買便宜的。殊不知這樣的選擇很不合算,因為養蝦首先養水,養水重在預防。但現在能夠主動進行預防性調水的并不多,大多都是等到藻相明顯有問題了才匆忙去調理,這意味著水質變差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意味著蝦也已經有問題了。如果這個時候使用質量好的蝦藥或肥水產品,就等于救了蝦的命,反之就是耽誤時間,加重病情,導致失敗。
品牌好不好,關鍵看效果。養蝦至今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好的品牌已經名聲在外,所以選品牌只要多打聽多比較,或者跟著養蝦成功的人走,就不會選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