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北是水產大省而非水產強省,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和產業布局,實現從量到質的完美轉身?
省政府近日出臺《加快現代漁業發展意見》(下稱《意見》),要將我省打造成“雙千億”產業的“現代漁都”,這也是我省首部漁業發展綱領,它描繪了未來3至5年后我省作為“現代漁都”的美好圖景和行進路線圖。
滿眼盡是“名特優”
連日來,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黃鱔交易大市場一如往日的繁忙,一箱箱打包好的黃鱔通過南來北往的運輸車輛,銷往上海、南京、大連等國內城市。
張溝的繁忙映襯了仙桃水產悄然轉型的步伐。近年來仙桃市新開挖精養魚池8萬畝,調優水產結構10萬畝,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面積的82%。
轉變發展方式,向“名特優”集中,未來3-5年,我省將加快調整養殖結構,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潛力,大力推廣特色水產品規模化養殖,深入打造小龍蝦、河蟹、黃鱔等十大特色品種產業集群,建設一批水產專業村、特色鄉、水產大縣和強縣,深入推進“一魚一產業”,著力培育一批百億元名特優產業。“生態高效混養模式”是我省漁業的一大特色,下一步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廣稻蝦共作、蝦蟹混養、無公害兩年段網箱養鱔、測水養魚、18221池塘混養、魚鱉混養等健康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和現代技術裝備建設將是我省漁業重點支持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工廠化養殖、循環水養殖等設施漁業。將以“噸魚塘、萬元池”為目標,完善基礎設施,更新養殖設備,到2020年,全面改造560萬畝池塘,建成500個高標準健康養殖示范場,50個高標準現代漁業示范區。
荊楚品牌響當當
“楚江紅”、“德炎”、“萊克”……是我省水產業的響亮品牌,如何讓繁星滿天、美譽天下?《意見》指出,我省將繼續實施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打造產業集群,培植壯大龍頭企業,走精深加工發展之路。加大對水產龍頭企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品牌聯盟等形式整合重組,創建中國馳名商標、省級著名商標,以資源整合、市場營銷、宣傳推介為著力點,打造湖北水產精品名牌,提高我省水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時,一張現代物流網絡將逐步形成,它將使產銷對接、貨暢其流更加便捷,訂單銷售、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新型水產品交易方式將成為主流。
育繁推廣一體化
一直以來,名特優種苗是制約我省漁業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水產大省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現代化種業基地。《意見》將發展現代漁業種業作為重中之重,在未來的3至5年內,將建成20個國家級原良種場;25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10家年苗種銷售額過2000萬元的現代苗種企業。
促進種業興起,讓水產業不再輸在起跑線上。我省將整合優化漁業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快構建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形成水產種質資源和原種保護機制,加快“育繁推一體化”建設,讓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
餐桌端上“放心魚”
好水養好魚,千湖之省的湖北如何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
我省將堅持休禁漁制度,加強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強化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在湖泊、水庫推行增殖漁業,全面禁止珍珠養殖、投肥養殖、圍欄圍網養殖。探索建立漁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向破壞漁業生態環境大聲說“NO”。
從魚塘到餐桌,“舌尖上的水產”令人關注。一張省、市、縣三級水產品質量監測網絡將構建得更加嚴密。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鐵面無私”,全面建立市場準入和可追溯制度,重點建設水產健康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和預警、漁政執法管理指揮、市場流通等平臺;制定“三品一標”水產品發展規劃,創建一批出口創匯示范基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