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軍,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
開春生產形勢樂觀
“目前浙江及其以北市場的蝦苗訂單已經達到8億尾。”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海”)總經理張良軍說,近兩年粵海一直在開發華東、華北市場,目前主要靠湛江基地通過廣州空運或者海南基地發空運苗,“前兩年走海南還比較多,但是今年海南的空運也很緊張,很難接得上來。”
“南方市場競爭激烈,只是在原有的市場基礎上互相競爭,就某個蝦苗品牌而言,市場穩定性較難保證。而北方及內陸地區目前尚欠缺養殖技術的普及,養殖尚處于待發展階段。” 張良軍認為北方市場是養殖面積、飼料、種苗的潛在增長空間,因此粵海已在北方地區開始抓蝦苗的養殖跟蹤和建立示范區。
張良軍表示開春生產形勢樂觀,2014年的進口親蝦運輸到場里死亡率低,暫養及育苗過程生長情況好,幼體成活率高,海南基地則是建立以來生產最好的一年,親蝦、育苗成活率都很好。據了解,粵海2013年銷售93億尾小苗,而今年進口親蝦量達1萬對,預計今年生產蝦苗約為130億尾。
養殖方面,張良軍認為今年養殖戶投苗信心不減,主要是去年高位運行的蝦價刺激了今年的養殖。養殖戶在規劃和策略上更偏向于求穩定,例如集中在天氣穩定的清明節后投苗,養殖手法、密度等方面都有所改進。“我們也希望養殖戶清明節后放苗,因為氣候穩定之后,好的種苗更能夠體現出來。清明節前氣候不穩定,養殖排塘也容易影響之后的銷售。”張良軍說。
陳清,湛江海茂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
專職苗場建業務團隊難
筆者走訪東海島的蝦苗場時,正值湛江海茂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茂”)組織客戶參觀苗場。“今年會更多地組織客戶過來場里參觀,我們也‘走出去’,舉辦交流會等活動、多和客戶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海茂。”海茂常務副總陳清說,目前專職蝦苗場從經營上來說,招聘業務員成本太大,例如在江蘇地區,蝦苗供應也就集中在2個月的時間,培養一批業務員也不合適。因此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種苗質量,這也是專業蝦苗場的優勢。
“華東市場預計今年可增加20億尾的蝦苗銷量,今年在華東新建3個標粗場。”筆者了解到,2013年海茂就在長三角地區試點銷售,今年則進一步加快華東、華北地區的市場布局,海茂在海南和福建也新建了生產場,主要為華東、華北市場建立立足點。據陳清介紹,2013年生產池1000個池子,2014年達到2000個,目前擁有P5-P6蝦苗生產場18個,預計年產P5蝦苗量約150億尾。
“從生產上來說,現在的蝦苗不會比以前差。只是現在養殖密度高、一年多造,池塘環境沒有修復就重新投放養殖。而北方一年一造,冬天的低溫對弧菌更有抑制作用,所以北方地區2013年養殖比較好。”陳清說,目前蝦苗生產過程中執行相關技術標準的企業不多,同樣種質的親蝦生產出來的蝦苗品質也不一樣,部分企業在執行相關技術標準的同時,從保證營養、藥品控制、出苗健康標準(不帶病毒、弧菌含量未超標、活力、抗逆性)等方面把控蝦苗質量,從這些方面來說蝦苗生產質量會越來越好。而種質方面,苗企尚無發言權,只能選擇最好的種蝦公司合作。
洪榮球,湛江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大舉攻入北方市場
“今年國聯種苗在蝦苗版塊最大的變動是,在華東地區(指浙江、江蘇、河北等地)加快市場布局,預計銷售20億尾蝦苗。”湛江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種苗”)總經理洪榮球談到,國聯種苗2013年開始布局華東市場,而2013年華東地區雨量少、天氣較好,對蝦普遍高產,一代苗生長速度快的優勢容易體現,需求大增,預計華東地區整體一代苗需求增加30%(總苗量的30%)。
“國聯蝦苗品牌建設較早,在市場上整體上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洪榮球談到,2007年國聯種苗開始推廣品牌蝦苗“國聯1號”,市場根基較穩。目前5個基地引進親蝦生產,預計今年生產蝦苗60億尾,幼體500億尾,根據市場需求,廣東、廣西、海南地區基地出售小苗(P5-P6)、大苗(P10),福建苗場則對外出售小苗。而生產方面,洪榮球表示對苗種生產影響最大的是水質,其次是天氣,“蝦苗生產水處理較難,藥物處理則容易影響蝦苗質量。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地域調整,水質較好時多生產,例如電白基地6-7月水體鹽度低,少生產或停產,徐聞等基地則多生產。今年生產有個較好的開端,到4月7日已經出售了6億尾蝦苗。”洪榮球表示,早期蝦苗生產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0-30%。
養殖投苗方面,洪榮球認為今年養殖戶投苗慎重,以前考慮到價格、出蝦錯開等因素會有一部分早投苗的人,但是今年都為求穩定養成,更加集中在天氣穩定的清明節后投苗。
蘇黃生,湛江市德海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空運需全面協調
“從出苗到3月底,德海已經銷售空運苗1億多尾。”湛江德海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黃生說,今年德海開始大力發展華東、華北市場,截止至3月底生產小苗(P5,0.5cm左右規格)2億多尾,基本上空運的訂單能占蝦苗銷量50%,預計今年華東、華北地區訂單達到15-20億尾。德海目前的蝦苗銷售本地市場主要集中在粵西以及廣西地區,空運市場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蘇、上海以及河北等地區。
“北方很多地方養殖者對一代苗認識還不夠全面,從‘土苗’到‘一代苗’轉變尚需繼續推廣。湛江很多大的企業早已意識到空運市場非常巨大,但真正走出去的還是比較少,空運市場管理和規范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蘇黃生介紹,如果苗場本身產能不大,大多選擇僅供應周邊市場,加之空運難度大、風險大,并不是所有苗場都想開發空運苗市場。時間長、數量損耗大、資金風險以及技術協調難是空運苗普遍面臨的難題。
德海的空運苗主要是通過上海、青島、杭州、天津和北京路線運輸,航班難排位的問題也是暫時無法解決,大多選擇“曲線救國”。“特別是湛江機場航班少,根本沒法滿足我們運輸需求,現在只能增走南寧、廣州、海南等機場路線來禰補,但這樣卻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和風險。”蘇黃生說,高峰期時候每天空運苗量可以達2000-3000萬尾/天,到客戶苗場里通常需要12-18個小時不等,因此需要根據不同區域和氣溫變化,空運水體的鹽度和溫度各不相同,在運輸過程中必須保證充足的氧氣、適宜的溫度及合理的鹽度。小苗的規格一般是15天、P5最合適,包裝數量一般是8-10萬尾/袋。
梁立清,湛江市東海島東方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聞建廠擁地利
“東海島養殖密集、離居民生活區近,育苗水質整體下降。越來越多養殖戶不惜路途遙遠到徐聞拿苗。” 湛江市東海島東方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總經理梁立清說,以前東海島水質條件好、交通便利,是湛江苗種的主要生產地。因水質問題、生產布局風險分散等原因,2012年開始越來越來越多的苗企轉移到湛江徐聞縣,今年湛江的蝦苗生產核心已經在徐聞。
“或許徐聞是湛江最后一塊適合生產蝦苗的地方。在未來的對蝦種苗競爭里,誰擁有地利,誰就占有了從事種苗的先機。”梁立清表示,徐聞無內灣、水循環較好并且對蝦養殖相對較少,很適合對蝦種業的發展。
東方2013年也在徐聞龍塘鎮建了新廠,梁立清表示,建廠主要是評估當地水質指標、季節性變化、海區水流動、雨季及河流影響等等因素,徐聞縣大多數地方無較大的河流,水質較好,全年可育苗。談到水處理環節,梁立清認為目前仍無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水處理系統,重要的還是海區大環境水質,“很多公司都投入了大筆資金去做水處理,但是仍無效果較好的方案,不然企業也不用因為水質而大成本轉移廠址。”
“水質是很重要的,苗企同樣引進SIS的親蝦,但是手法、水域不同,育苗效果也不同。”梁立清表示,質量是品牌的基礎,因為有經驗的養殖者會相對客觀地評估蝦苗質量。即便是養蝦過程中有不明原因的排塘,有經驗的養殖也可以從蝦苗早期活動、吃料情況、生長速度等多個方面來評估蝦苗質量。
譚立志,雷州市海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
珠三角是靠經銷商的市場
“珠三角是一個靠業務員和經銷商的市場。”筆者在湛江見到譚立志時,新擔任雷州市海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威”)總經理的他剛從珠三角市場回來,海威今年開始自主經營珠海地區蝦苗場,“關掉珠三角的合作場,因為合作場質量把控不好,并且無銷售業務員。”
據譚立志介紹,珠三角零散個體養殖戶較多,大型養殖場較少,養殖模式多種多樣。而且珠三角對蝦養殖量大,一直是養殖產業鏈上各公司業務員的活躍地,養殖戶和經銷商之間合作比較緊密,特別是資金困難的養殖戶。“蝦農手頭上資金不足,經銷商會給予一定力度的飼料或藥品的賒銷,養殖戶在拿苗上也更傾向于經銷商合作的苗場。所以苗場老板靠業務員去跑經銷商,靠經銷商把苗場和養殖戶連接起來。”譚立志談到,苗場沒有專職的業務員很難打開市場。今年珠三角地區養殖戶的養蝦熱情度有增無減。譚立志分析,珠三角地區養殖資金相對充裕,在高蝦價的刺激下,選擇繼續養蝦的人占大多數,但是珠三角也有部分浙江轉到養殖情況較好的廣西養殖。
苗種生產方面,譚立志表示去年底苗企紛紛在徐聞建場或擴大產能,預計今年徐聞地區總產能增加近一倍。加上遂溪,雷州等北部灣地區苗場的增多,湛江地區總出苗量將增加三分之一。“現在苗企新建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3-4月的華南放苗高峰導致供苗緊張結束后,由于受運輸不便的限制,湛江產區很難大量供往江浙等華中、華東及華北地區,而且北方地區需苗高峰也僅為兩個月,結果將導致湛江產苗區的蝦苗積壓和壓價競爭。”
王建紅,湛江恒興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863基地)董事長
種苗行業缺少優秀品管
2012年,王建紅受命負責湛江恒興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863基地)。在接管種苗版塊之后,王建紅認為企業發展快、規模增加,技術管理與質量管理跟不上是一個隱患。因此在接管恒興種苗版塊之后,首先就砍掉了無法受控的合作場。“苗場提供蝦苗幼體給合作場,由合作場標至小苗后再給回苗場,之中一般苗場給合作場的費用為23元/萬尾,合作場幾乎無利潤,蝦苗質量難保證是情理之中的事。”王建紅表示并不排斥合作,但是需要重新考慮合作的模式,育苗的過程管理與質量可控是關鍵。
深入種苗版塊的工作之后,王建紅發現目前種苗行業普遍缺少優秀的品管人員。“一個優秀的品管是可以給育苗過程提建議的,幫助改善育苗流程。而達到這樣的條件,必須熟悉生產流程、質檢規范,需要一到兩年的系統培訓和從業經驗。但是現在質檢人員大多經過三兩月的培訓就可以上崗,這樣只能做到常規水質、細菌和蝦苗質量的檢測,無法深入到過程控制,工作無底氣。從工作條件上來說,大多苗場地處偏僻、生活條件差,能夠沉下心來走進車間、積累品管經驗的人較少,人員流動率高。另一方面,苗場是有地理特性的,有時候在這里建立的數據、規范等很難再直接復制到另一個苗場,不同場品管間的數據共通性很差。只能每個場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提煉共性。”
在市場方面,王建紅預計今年福建土苗的市場量減少50%,需要優質二代苗來填補市場。北方大部分市場、福建、粵東地區以及珠三角地區部分土塘、輪捕輪放、魚蝦混養等模式的養殖戶更想要質量不錯、價格較低的優質國產苗。另外,王建紅透露,今年國產優質親蝦高峰時價格超過了120元/對,說明市場需求很強勁。
陳軍遠,湛江中聯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
鹽度對蝦苗生產的影響最大
在湛江育苗中心由東海島轉移到徐聞的過程中,湛江中聯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總經理陳軍遠卻不考慮重新選址建場,而且中聯目前僅有東海島一個場。“不考慮徐聞建場的原因是現在的場在水處理系統上相對完善,水質對生產穩定性影響不大。目前只有一個場是因為合作場沒辦法把控質量,以前也在海南、廣西設過合作場,但是對方的檢測手段比較簡陋,并且總場的‘計劃生產’模式很難在合作場實施。”陳軍遠說。
中聯在水處理環節上做過很多摸索和嘗試,例如受關注較多的親蝦水循環系統,據陳軍遠介紹,在試行的水循環方案中,亞硝酸鹽指標始終無法達標。“國內放親蝦的密度和投喂的飼料與國外的不一樣,照搬國外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按照目前我們飼養親蝦的密度和投喂的鮮活餌料,要想使亞硝酸鹽達標,每個親蝦池(15立方水體)一小時的水交換量要達到60-80立方米,目前沒辦法達到這么大的運作效果。”
“不管抽上來的水是傳統經驗所認為的好水還是壞水,都必須對水質主要指標進行檢測,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直到適合育苗為止。”用陳軍遠的話說,目前中聯水處理環節是水處理與檢測相結合的結果,檢測所累積下來的一系列數據非常重要。現在很多苗場缺少檢測手段,消毒過后憑經驗在幾天后就放幼體,但其實天氣變化對水處理會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鹽度足夠,蝦苗成活率可以穩定在全年平均五成左右。水的鹽度不達標時,調到合適鹽度代價很大,效果也不好,畢竟簡單加海鹽是沒辦法與自然海水相比的。”陳軍遠表示,目前對育苗影響最大的因素是鹽度,2013年下半年也是因為雨季時間較長,淡水期長達一個月,幼體和親蝦整個生產都受影響比較大,沒達到生產預期。今年,中聯計劃生產30億尾蝦苗,陳軍遠也在做一些硬件方面的調整,例如儲備高鹽度海水在雨季備用。
蘇永明,徐聞鼎盛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打珠三角 開拓福建
“今年主打珠三角市場,并在福建擴大銷量,預計福建地區銷售30億尾蝦苗。”徐聞鼎盛水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盛”)董事長蘇永明說,珠三角地區土塘淡水養殖較多、產量和養殖都相對穩定,而且珠三角運輸較近,蝦苗成活率較高,是鼎盛的傳統市場,但是福建地區是新的增長點,并且有助于開發北方市場。
“福建市場不容易開發,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今年是鼎盛正式進軍福建市場的第二年,蘇永明如此評價福建市場。福建養殖集中,投苗密度高,蝦苗市場容量大,但是福建本身是較大蝦苗生產基地、集散地,湛江、海南等外地公司進駐福建較多。生產小苗的企業依舊是以質量培育市場,蘇永明對2013年福建市場的表現尚算滿意,今年在漳浦和霞浦新開兩個點。
“用于2014年生產的進口親蝦一共6400對。”蘇永明說給筆者列舉了去年10月份到今年4月進口的親蝦數,一般用于上半年生產的親蝦占全年總量2/3,用于下半年生產的親蝦一般在4月底之前就進場開始暫養。鼎盛2011年開始進口科那灣親蝦,“蝦苗質量與親蝦、生產手段、水質相關,鼎盛一直進口科那灣親蝦,從養殖終端反映來看蝦苗抗病力較強,并且在淡水區域養殖情況較好。”蘇永明表示,鼎盛目前表現好的市場主要是珠三角、廣西、福建龍海等地淡水區域。
據了解,2013年鼎盛在珠三角蝦苗銷量82億尾,福建10億尾,廣西18億尾。對2014年蝦苗市場格局,蘇永明認為,湛江地區生產一代苗的苗場增加,現有苗場進口親蝦數量也增加,蝦苗生產技術越來越好,幼體產量越來越高,今年銷售壓力會增大。
陳斌福,廈門新榮騰水產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
北方一代苗需求有限
新榮騰在蝦苗行業中是一個特別的企業,福建一代苗品牌的先行者、全部直面終端銷售大苗、率先布局全國市場、組建蝦苗業務團隊、經營水產動保產品等措施獲得業內的好評——“新榮騰的市場嗅覺靈敏、思路轉變很快。”
“去年蝦苗銷量為60-70億尾,今年目標100億尾。” 廈門市新榮騰水產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斌福談到,新榮騰目前一共有600-700名員工,其中銷售團隊將近200人,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服務,銷售全部都是面向養殖戶終端,發展到2014年全國一共20個直營銷售點,并且新榮騰今年已經在海南新建繁育基地,預計引進親蝦4000對。
新榮騰龐大的業務團隊使得運營成本很大,2013年下半年新榮騰就開始“兩條腿走路”——兼營苗種和水質劑,通過半年的實際運營來看,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得水質劑可以很快打開市場,更加降低了運營成本、增加服務性。“公司在人才方面投資力度很大,每年都會有專項人才引進,優秀人才不斷加入新榮騰,并且人員流動少。”陳斌福談到,公司有相對健全自控的通路,對一線資訊掌握更快,策略調整更快,“除非全國的養殖環境會更糟糕,不然我相信我們會發展更好。”
華東、華北部分地區一代苗需求快速增長,苗企紛紛大舉進軍當地市場,陳斌福認為,北方市場一代苗本身占有量少,需求增速明顯,但是近期一代苗需求有限。“一代苗需要精細化管理,但是華北地區精養池塘較少,投放一代苗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北方市場經過一年多造、密度增加的養殖之后環境惡劣也是無法避免的。”陳斌福表示。
楊章武,福建水產研究所漁業設施研究室主任
建議苗場自建養殖基地
“目前我們銷售的‘廈興龍1號’親蝦定價25元/對。”楊章武的團隊從2008年開始進行南美白對蝦群體選育,用于2014年生產的親蝦已達5萬對,其中4萬對出售到幼體場(專門生產、銷售對蝦幼體的苗場)。楊章武表示,親蝦價格定位主要是考慮了成本和市場接受程度。
“2013年廈門部分幼體場的親蝦越冬過程死亡率很高,苗場補購親蝦成本較大。”楊章武表示,幼體場購買商品蝦自行培育親蝦,暫養期損耗大、風險高。幼體場考慮親蝦暫養的成活率、無節幼體的質量好,相對來說比較喜歡選擇經過群體選育的品種,選育品種相當于給苗場一個介于進口親蝦和商品蝦作母蝦之間的中間選擇,“價格不高、質量不錯,而且2-3年的口碑也讓苗場相信。”楊章武介紹,此前在親蝦方面只按照生長快、抗病力強等特性進行了群體選育,而2014年開始在劉五店新建基地,準備進行家系選育,開展攻毒、分子生物測序等工作。
“目前蝦苗評估尚無實驗室種質評價,但最重要的還是靠實際養殖情況。”楊章武建議,苗場建立自己的養殖基地。因為目前尚無較好的評估手段來評估苗種,但養殖戶養殖條件、管理不同,很難相對客觀地評估苗種,苗場收集的市場信息并不準確。如果自建養殖基地,養殖相對可控,不僅可以幫助以養殖來評估苗種質量,還可以總結較好的養殖模式來服務養殖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