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隨著綠色水產品養殖力度的加大,
黑龍江大慶肇源江魚越來越香,名聲越來越響。
如今,這個縣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江魚餐飲產業。每年大約有5萬多名游客紛至沓來,餐飲服務業可實現收入1000多萬元,漁業總產值已實現兩億元。
肇源縣水域眾多江河密布,魚類品種也是相當豐富,在民間素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的說法。為了打造肇源江魚品牌,該縣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綠色漁業為重點,逐步完善漁業配套產業,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大力推廣網箱養殖技術,通過給魚“洗澡”,帶來了滾滾財源。
二站鎮網箱養殖基地負責人林玉峰告訴記者,他養殖的品種有史氏鱘、鱖魚等6個,每年進賬近百萬元。目前,全縣網箱養殖基地有兩個,產量37500公斤,產值156萬元。
與此同時,這個縣還通過對全縣1000多個養魚戶進行技術培訓,統一了養殖技術,使養殖方式達到綠色天然,保證了江魚的品質。在品牌戰略上,通過考察從外地引進了敖花、黃桑魚等15個名優品種,從而打破了“草、鯉、鳙”一統天下的養殖格局。目前這個縣以八家河江魚為代表的15種水產品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質量認證。
此外,為了擺脫江水污染、禁漁等因素對漁業的沖擊,這個縣將江水引入泡沼,給江水養殖上了一道“保險”。目前,全縣80多萬畝養殖水面有95%實現了江水養殖,同時還通過定期補充魚苗實現了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