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珠三角地區大雨連連,對于剛剛投苗一個月左右的羅非魚和南美白對蝦,持續性降雨對養殖戶的神經是莫大的考驗。據《農財寶典》記者了解,目前各地魚蝦病情較為穩定,并未出現大面積發病,但已有擴散趨勢,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降雨持續,病情將擴大化,建議陰雨天氣下,魚蝦塘都要注意增氧,同時增強魚蝦抗應激能力。
羅非魚:寄生蟲病增多,用藥難見效 "今年很反常,以往勞動節過后就以高溫天氣為主了,但最近一直是低溫陰雨。"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余明海說,據前期放了苗的客戶反饋,在天氣影響下,魚苗吃食少、活力差,造成成活率低,同時這種天氣也是寄生蟲病多發的時候,但是在持續大量降雨的時候,用藥效果很差,只能針對個別發病嚴重的魚塘,使用低耗氧的二氧化氯、碘制劑等產品消毒控制病情,等待天氣好轉后再處理。
高要白土鎮朝陽水產醫院容志朝告訴記者,最近當地羅非魚車輪蟲、水霉病發生較多。由于魚苗活力差,他建議養殖戶放苗一定要徹底清塘,除了肉食性魚外,大規格的草魚、羅非魚都不能留,同時為防止缺氧,應適當降低魚塘水深,保持增氧機開動,使用營養較好的鰻魚料、對蝦0號料投喂,最好設置單獨的標粗小塘進行管理;對已經發病的魚,以消毒(二氧化氯、強氯精等)控制病情為主,個別嚴重的可以用少量殺蟲劑。
廣州、肇慶、珠海、茂名多個地方的羅非魚養殖戶反映,在陰雨天氣中,存塘魚缺氧、浮頭十分普遍,由于前期魚價很高,很多人大量投喂飼料,造成魚塘水質、底質差,特別是粵西地區的魚豬混養塘,很容易出現泛塘。不僅是羅非魚,混養在塘里的草魚也出現很多赤皮、腸炎、爛身癥狀。同時受影響較重的還有魚苗標粗場,水花成活率大幅度降低。
另外有行業人士提出,在這樣天氣下,羅非魚吃料很少,如果再持續下去的話,有可能使去年秋季投放的過冬魚延遲上市,進一步延長加工廠的原料不足狀態,近期出現苗頭的商品魚降價趨勢可能會延緩,但將加劇年底的集中上市程度,對后市魚價不利,特別是珠三角地區。
對蝦:腸炎增多,建議內服+營養 "連日的暴雨,蝦處于亞健康狀態,影響最大的是蝦的長速!"5月9日,中山古鎮的袁棋標告訴《農財寶典》記者,他參加華南地區蝦王爭霸賽的那口池塘的蝦在3月23日放的苗,目前長到4公分左右。"今天還去拉起蝦罾看了一下,蝦都比較正常。"
袁棋標介紹,他還有一口池塘的蝦已經達到20多支/斤的規格。這批苗是去年10月份投苗的,放的是二代苗,年初抓了一批蝦,現在只要價格合適就會賣蝦。面對連日暴雨的惡劣天氣,袁棋標顯得比較樂觀。"天氣我們是控制不了的。這種天氣也很難喂料。所以我也只能是看開一些!"
“臺山大部分地區剛投苗20多天,持續下雨天氣可能對蝦苗成活率造成較大影響,但目前暫時未見大面積發病。”珠三角某飼料企業臺山片區區域經理告訴記者,因為強降雨會導致對蝦病害增多,從而影響蝦苗成活率。近日,記者在臺山市廣海鎮、汶村鎮等地走訪了解到,當地養戶在清明后開始陸續投苗,目前早造蝦投苗已經基本結束。據當地不少養戶及經銷商反映,由于養蝦越來越困難,今年大部分養戶投苗相對理性和謹慎,大部分養戶均在天氣穩定后才投苗,因此今年臺山地區對蝦投苗后發病率低,目前幾乎沒人排塘。
對于近期大雨可能帶來的后續影響,好潤水產藥店中山板芙店店長黃鵬表示,陰雨天氣下,池塘里的藻類產氧能力比較差,對蝦的飼料消化能力弱,導致底質變差。對蝦是雜食性水生生物,吃了這樣的底層有機碎屑,容易誘發腸炎。所以,這段時間,板芙很多蝦都出現腸炎問題。養殖戶要及時預防,如果不及時預防,會導致殼比較軟,肉身不飽滿以及鰓變紅等,一直沒解決就會導致"偷死"。
黃鵬建議養殖戶從內服與保證營養兩個方面來解決對蝦腸炎問題:內服方面,養殖戶可以拌喂一些增強體質的產品;保證營養方面,養殖戶可以投喂顆粒型營養物質。
業內人士還提醒,陰雨天氣下蝦塘要注意增氧,養戶要保持增氧機24個小時全部打開,同時使用葡萄糖和維C抗應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