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5月1日12時起至9月16日12時止,福建省海域進入休漁期。十天過去了,不少讀者有疑問,休漁了,海鮮價格會大幅上漲嗎?休漁期該吃什么海鮮好呢?導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訪市場。
魚類時價兩年來最高
照往年的情況,休漁期的野生海鮮價格會上漲15%左右。經營海鮮銷售的攤主陳女士介紹,不同地方不同漁船休漁的時間不一樣,市場供應會少一些,但是不會出現沒野生海鮮賣的現象。福建省海域休漁,可以從東海和南海調貨,調節補上,海鮮漲價很大程度緣于物流費用,廈門市民不用擔心沒有野生海鮮吃。
以市斤為單位,昨天在廈門第八市場上,黃翅魚從原來的26元漲至30元;小黃花魚從原來的16元漲至18元,大黃花魚從原來的25元漲至26元;一周前赤棕魚只賣20元,現在要23元了;“五一”之前狗蝦的價格是38元,現在卻漲至45元;就連廈門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巴浪魚,也從6元漲到了7元。“這些海鮮的時價,都是近2年來最貴的。”多位攤主表示,最主要原因跟今年外海的捕撈產量減少有關。
貝類蟹類不漲反降價
和魚類不同的是,貝類、蟹類海鮮的價格卻紛紛下調。以市斤為單位,價格“縮水”最厲害的紅蟶,從40元降到了10元;油蛤從15元降到10元;小文蛤從10元降到9元;紅螺從25元降到20元;貴妃蚌從30元降到20元。老板稱這些貝類因本月出口量下降,沖擊內銷市場導致降價。本季的膏蟹和烏賊多來自浙江海域,價格保持不變。膏蟹90元,菜蟹70元,冬蟹45元,母冬蟹68元,大烏賊18元-20元。
降價的還有廣東海域的蝦蛄,從原來的25元降到20元;“半養殖”狀態的土龍,從150元降到120元。市場上現在有五成的魚是冰凍和養殖的,這一部分海鮮價格不變,有的甚至降價。如絲丁魚從15元降到13元,肉魚從19元降到15元,冰凍的東星斑只要90元。
另一部分在休漁期降價的海鮮,要數深海中的“奢侈品”了:斑節蝦從320元降到280元;東星斑從280元降到260元。老饕們可以考慮“抄底”嘗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