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連日來,福建莆田市石城、南日等受海域赤潮影響,海岸邊出現了一片片“紅色”。不過,由于此次赤潮的優勢種為無毒東海原甲藻,沒有毒性。截至目前,莆田市未發現沿海水產養殖受災跡象。
據南日海洋漁業站工作人員介紹, 5月8日,赤潮從平潭海域向我市海域飄來,影響了平潭海域到南日海域,最大面積達到600平方公里。5月11日起,受北風影響,氣溫下降,藻類繁殖受阻,赤潮面積有減少趨勢。此次赤潮優勢種為無毒的東海原甲藻,我市未發現海產養殖受災情況。
據了解,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赤潮發生時間多集中在5月份。
早在此次赤潮來臨前,秀嶼區就組織區、鎮、村干部和海洋與漁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教授防范措施。我市海域出現赤潮時,該區每天都在相關海域抽取水樣送檢,密切關注動態并向養殖戶通報。同時,引導有條件的養殖戶轉移鮑魚,到陸地上的工廠養殖。目前,南日鎮約三成成品鮑魚已轉移到陸地上的工廠養殖,還有三成多的成品鮑魚在山東等地避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