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10日,
四川達州開江縣新街鄉獅子廟村大閘蟹養殖大戶張定剛,接到了上海一家水產品進出口公司打來的電話——該公司與美國一家公司簽下了一筆大單,希望張定剛能在今年8月提供4噸以上的成品大閘蟹,并且價格較去年還有所提高。5月12日,張定剛連夜驅車趕往重慶江北機場,提取從上海空運而來的200萬只大閘蟹蟹苗,忙得不亦樂乎。
生態養殖養出高品質大閘蟹
大閘蟹的生長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得達到飲用水的標準。2013年5月,張定剛邀請了數位上海市的相關專家來到了該鄉獅子廟村,對附近的水源進行專業化的檢驗。最終專家組作出結論,新街鄉的河水完全適宜大閘蟹的生長。
張定剛曾在上海、貴州等地搞過多年的特種水產養殖,養殖大閘蟹的經驗十分豐富,在考察了開江優良的地理環境和當地政府相關惠農政策后,當即作出決定,向當地村民租賃了近400畝的土地,然后挖塘養殖大閘蟹。
“科學的養殖才能保證產出高品質、高產量的螃蟹。”張定剛介紹說,他的大閘蟹養殖基地采取的是生態養殖,在蟹池種植水草,投放大量的螺螄,并套養鮭魚、鯽魚等,保證養殖過程中不使用有害化學藥劑。水草、螺螄等不僅能起到凈化水質、吸食螃蟹排泄物的作用,而且為螃蟹提供棲息平臺以及活性餌料。養蟹的水質達到標準后,再采用環保型的“肥水膏”,有效激活有益微生物繁殖,補充硅藻、小球藻等單細胞藻類。
放下鋤頭變身“金領”農民
“以前搞育種風險太大了。”盧友倫是在張定剛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一家養殖大戶。當記者問起他為何選擇養殖大閘蟹時,他告訴記者,前幾年他承包了200畝的土地搞稻谷育種,投入近50萬元,但每到收獲季節最擔心的就是連綿不斷的下雨天,去年搶收時要不是鄉村干部及鄰里鄉親的幫忙,就虧本了。
后來,在張定剛的帶動下,盧友倫也租了30畝的土地挖塘養殖大閘蟹。
盧友倫介紹說,養蟹與種糧相比,人工投入少,像他這30畝的4個蟹塘,夫妻倆完全能料理過來;見效快,大閘蟹生長周期一般在8個月左右就可出售;成活率高,80%的蟹苗都能長成成品蟹;病蟲害低,采用生態養殖,塘里的寄生蟲偏少……
網絡銷售讓產品供不應求
“大閘蟹的市場到底如何?”記者不禁提出疑問。
“銷售這塊我們一點都不用擔憂,”張定剛滿懷信心地說,“如今,老百姓日益富裕起來了,品嘗美味成了他們的飲食追求,這些天,周邊有不少的村民來到魚塘,希望能買到幾斤大閘蟹。而且,通過網絡平臺,我們的蟹遠銷中國臺灣、美國等地,市場供不應求。”
“我相信今年中秋節前后就可把成本全部收回。”盧友倫也開始估算起了他今年的收益來。他告訴記者,連續幾年以來,大閘蟹的市場價格都比較穩定,4兩以上的成品蟹每只能賣到近200元,4兩以下的小個頭蟹按重量計算,每公斤也在100元以上。按最低產量與價格計算,每畝年產約150公斤,30畝可實現產值45萬元。加之他套養的鮭魚、鰱魚等,年產值有望在50萬元以上,純收入不低于1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