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引言:6月份,氣溫一般在20℃~30℃之間,養殖水溫18℃~28℃,各種水生動物快速生長,病原活躍。隨著水溫升高及投入品的增加,殘餌及代謝物增多,水質極易惡化。如遇雷雨、悶熱天氣,更易發生缺氧泛池,應注重調控水質,做好魚病預防工作。
一、病害預測
1、草魚、鰱鳙魚、鯽魚、鯉魚等魚類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細菌性敗血癥、豎鱗病、打印病、白皮病、潰瘍病等細菌性疾病,關注全省水產養殖區。
2、草魚、鰱鳙魚、鯽魚等魚類易發生車輪蟲病、指環蟲病、小瓜蟲病,尤其是苗種和無鱗魚類,關注全省水產主要養殖區。
3、斑點叉尾鮰腸型敗血癥、柱形病,鮰魚指環蟲、小瓜蟲、車輪蟲、聚縮蟲疾病。關注全省鮰魚主養區。
4、鯉魚、鯽魚、草魚肝膽綜合癥,重點關注池塘精養。
二、防治措施
1、科學投喂。一是投喂餌料堅持“四定”原則 ,投喂量平穩提升,不宜增加過快;二是保障充足優質的餌料來源,掛袋、投喂藥餌預防。
2、加強飼養管理。一要注意觀察魚類的攝食和水質情況,強化水質調控,可使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發現缺氧應及時采取注入新水、增氧等措施;二要合理調整養殖密度,控制好水體負載力;三是可用益生菌、免疫增強劑等拌料投喂,提高魚體抗病能力。
3、對草魚出血病建議采用注射疫苗免疫預防。
三、治療措施
1、淡水魚類細菌性疾病:養殖池水體用二氧化氯或三氯異氰脲酸粉或聚維酮碘溶液等消毒劑消毒,一天1次,連用2次;或間隔1天用一次;同時,在飼料中拌入氟苯尼考粉或諾氟沙星粉或甲砜霉素粉等敏感抗菌藥投喂,每千克魚用量為10-15毫克,細菌性腸炎病飼料中還要添加大蒜素,每百千克魚用大蒜素2克和食鹽50克拌成藥餌,每日1次,連用3-7天。
2、寄生蟲疾病:車輪蟲、指環蟲病,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0.7毫克/升全池潑灑,或畝用苦楝樹葉30千克,煎汁全池遍灑,每天1次,連潑2次。小瓜蟲病,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溶液,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潑2天,或每立方米水體用亞甲基藍2克兌水全池潑灑,每隔3天潑灑一次,連潑3次。
3、肝膽綜合癥治療方法:全池用碘制劑或二氧化氯等藥物消毒;控制投喂量,投喂保肝護肝藥餌,5~7天為一個療程。
4、斑點叉尾鮰腸型敗血癥治療方法:每千克飼料中加入土霉素20-50毫克或磺胺類藥物100-200毫克或諾氟沙星粉20毫克投喂,連用5-7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