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筆者在重慶合川區燕窩鎮新開村看到,占地面積200畝的龍蝦養殖園格外引人注目。
白色塑鋼圍成的園內,是一塊塊蝦田。新開村黨支部書記李茂彬告訴筆者,這個龍蝦養殖園是合川文峰古街“五七油燜大蝦”連鎖總店老板李春于2013年9月投資打造的,目前每月可出產淡水龍蝦8000余斤。
據龍蝦養殖園技術員謝平介紹,該養殖園養殖的龍蝦是從武漢引進的克氏螯蝦,商品蝦個頭大,每只大約重約2兩左右,全部供應“五七油燜大蝦”在全國各地的連鎖店,200畝蝦池每年可產克氏螯蝦商品蝦近10萬斤,年畝產大約在500斤左右。
“為做大龍蝦特色養殖,我鎮將按照‘公司+農戶’模式,打造5000畝克氏螯蝦特色養殖基地。”燕窩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羅豪告訴筆者,基地將以200畝龍蝦養殖園為核心主導,帶動農戶發展龍蝦特色養殖業,由龍蝦養殖園提供克氏螯蝦苗,產品由龍蝦養殖園以保底價回收,力爭使龍蝦特色養殖業達到2000萬元規模。
據了解,克氏螯蝦屬溫熱帶淡水蝦類,又稱龍蝦、大龍蝦、大紅蝦。其原產于美國,二戰期間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該蝦適應力強,繁殖率高,食性雜,生長快,抗病,耐高溫,耐低氧,離水數小時也不會死亡。蝦肉味細嫩,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較低,并含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較高,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出口量也日漸增加,銷售和收購價格不斷上升,養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通訊員 周云
龍蝦養殖方法
鏈接>>>
龍蝦。(資料圖片)
池塘條件
池塘選擇在水源充足、地面開闊、地勢略帶傾斜的地方,以長方形為宜,3~5畝為好。水深0.7~1.5米,不宜過深。池底平坦,底質以壤土為好,池坡土質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調控。沿池埂四周用竹樁或木樁支撐圍起防逃,用網片的需在上部裝上蓋網。
放養前準備
蝦種放養前20~30天,排干池水,曝曬消毒,清除過多淤泥,整修池埂,每畝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等藥物,徹底清池消毒。
蝦苗下塘前10天進水50厘米,每畝施腐熟畜禽糞肥500~600千克,培育輪蟲和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為蝦苗提供適口餌料。
沿塘埂四周移植水葫蘆、水花生,水草既可作為小龍蝦的食物,又能為其提供棲息和蛻殼環境。同時,可在塘中架設網片或設置竹筒、塑料筒等,作為棲息、蛻殼、隱蔽場所。
蝦種放養
夏季和秋季放養選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避免陽光曝曬,冬季放養選擇晴天上午進行。
因目前小蝦苗種生產尚未達到產業化程度,故采用春季放養未達商品規格的蝦種為主,畝放50~100公斤左右,規格約為150~200只/公斤。如放養大規格商品蝦,則畝放50公斤。
龍蝦飼料種類
幼蝦時要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中期應逐漸轉向以投喂植物性餌料為主,并搭配動物性餌料;后期多投喂動物性餌料,做到“兩頭精,中間青”。
投喂方法
連續陰雨天氣或水質過濃,可以少投喂,天氣晴好時適當多投喂;大批蝦蛻殼時少投喂,蛻殼后多投喂。投喂飼料要堅持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以下午一次為主,約占全天投喂量70%;采取定質、定量、定時投喂方法。
日常管理
蝦池水質保持清新,前期以肥水為主,透明度為25厘米左右;中后期盡可能做到勤換水和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每15~2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3。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畝用生石灰8~10公斤。但必須保持水位穩定,不能忽高忽低,以免影響親蝦產卵。
汛期加強檢查,嚴防逃蝦,做好病害防治和敵害清除工作。一般螯蝦病害較少,應以預防為主,最好不用藥或者少用藥,開展無公害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