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陽歷6月剛到,滬上一些菜場就有商販開始銷售“六月黃”了。不過記者了解到,現在所售正宗“六月黃”非常少,不排除相當部分是商販為了搶先上市,用類似“六月黃”的幼蟹來冒充。昨日,來自銅川水產市場的消息顯示,市民要吃上“六月黃”,最早要等到本月底。
“端午節才過一周,怎么就有‘六月黃’了?”市民陳小姐說,上周她在瞿溪路、打浦橋路附近的菜場買菜時,有攤販已經掛出“六月黃”的招牌。昨日上午,記者在閔行區報春路上一家菜場里,也看到有2家商販在賣“六月黃”。商家稱,這些“六月黃”分別來自陽澄湖和太湖,每只重量在1兩出頭,售價為45元/斤。記者注意到,它們總體量不多,每戶商販大約只有20只左右在銷售,殼看起來也明顯很嫩。
在淘寶網上,不少網店已開始提前預售起“六月黃”。也有少部分稱可以提供現貨,這些“六月黃”每只重量基本都在1.2兩左右,來自陽澄湖的“六月黃”售價近120元/斤。其中一位賣家最近已經成交了200多筆。
不過,記者從銅川水產市場獲悉,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六月黃”,最早大約在本月下旬才會開始上市。“現在一些大閘蟹產地是有‘六月黃’了,但量非常少。”一位大閘蟹行業資深人士表示。特別是市民碰到號稱陽澄湖的“六月黃”則更需當心,“真正陽澄湖‘六月黃’很少,蟹農一般不會現在提前賣掉,等再長大點再賣價格會翻番。”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也說,所謂“六月黃”是提前成熟的大閘蟹,它們應該出現在農歷的六月而非陽歷六月,每只個頭普遍在1.5兩至2兩之間,王武還提醒,“六月黃”不是吃新蟹本身,而是吃它的肝臟,鮮味也都是來自肝臟,含脂量也高,“現在出現的大閘蟹,是還沒有這個鮮味的。有些商家賣的并不是‘六月黃’,而是大閘蟹的幼蟹,只是長得和‘六月黃’很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