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捕撈季節開始,漁民們閑置兩個月的漁船沖向大海撈海蜇,一年的收成,全看這一趟了。資料圖片

第一次吃海蜇,是小時候山里母親做的海蜇絲拌白菜絲,吃起來爽脆可口。
營口是全國海蜇生產和出口基地,僅蓋州出口海蜇就占全省的80%,占全國的60%。
營口海蜇主要品種為綿蜇和沙蜇。綿蜇形似碗,也叫碗蜇,味美肉嫩,色紫白,為海蜇中的上品。
千船競發撈海蜇
海蜇生長迅速,好似見風就長,從春天蝌蚪大小到夏天捕撈時,能達到蒲扇大小,最大的沙蜇可以長到碾盤大小。
封海季節,漁民是每天枕著潮聲入睡。捕撈季節開始,隨著一聲令下,封海閑置兩個月的漁船瞬間起錨,千船競發,沖向大海。只消一天一夜工夫,海蜇就捕撈殆盡,都在一船船的船艙或一筐筐滿滿的竹籠里了,漁民這一年的收成,全看這一趟了。
還沒等打蜇船歸來,營口各大漁場的海岸上,人們就開始忙碌熱鬧起來。過去,機動車稀少的年代,主要由馬車拉海蜇上岸。現在,都由機動車來完成,直接拉到加工廠,除一少部分要新鮮食用做鮮拌水蜇外,都要用食鹽、明礬脫去水分,有這“定身法”定住身形后,就不怕化成水流失了。“礬”好的海蜇,會擁有不同的身份,有的作為原料出口國外,有的進入海產品加工廠,有的來到市場上出售走進廚房。
鮮拌上桌燥熱頓消
海蜇除了常見的涼拌外,還可以炒著吃,那是水與火的相克,就激發出了情趣,像油炸冰激凌,味道很特別。我第一次吃,也是被這個創意所吸引,雖說味道很素,是跟了其他伴菜的味道走,但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壓消腫的保健價值卻深入心中。
夏天,鮮拌水蜇是營口的招牌菜,大街小巷上的飯店都會做,只是風格口味不同而已。所以,也是外地人嘗鮮的首選菜之一。鮮拌水蜇是一道涼菜,在酷暑里,水靈靈、清涼涼、滑彈爽口的海蜇一端上桌,燥熱頓消,油膩大解。每年吃鮮海蜇的黃金期,是開海后的兩三個月里。
酸甜麻辣任您調味
新鮮海蜇白白嫩嫩透明似小孩的臉,外形和涼皮有些像,但比涼皮滑彈勁道,味道也爽些鮮些,這就是自然和人工的區別。也有不少家庭從市場上買海蜇回家自己拌。
制作鮮拌水蜇,需要把新打撈上來的有磚頭薄厚的海蜇,用刀細細地切成小手指粗細的長條,糖、醋、麻油、味精、鹽、醬油等拌開,放入蔥末、姜末,蒜末,拿燒開的油澆上,待油晾涼后,倒入海蜇拌勻,然后撒上辣椒絲、黃瓜絲、香菜點綴其間。
海蜇本身無色無味,但它真是有容乃大,會把各種美味色彩融入自己的身體里。酸甜口、麻辣口、辣根味、蔥蒜味,盡融其中。鮮辣椒絲的紅、香菜大蔥黃瓜絲的綠,陳醋醬油姜的微黃,黑白芝麻的漫天灑落,一律接納。
吃鮮拌水蜇有時間約束,你不把它裝在自己的胃里,它就最終在盤中化成了水,回歸了它的來處,所以還是趁早用筷子,留住夏日浪漫時光。
成為禮品走出國門
到營口各地的農貿市場里溜達,必能看到賣海蜇的攤位。各種檔次、不同部位的海蜇擺了一溜,供人們挑選。加工的細節可就講究了,也需要人手了。營口能有十多家大的加工廠,鲅魚圈天隆達海產品公司的總經理王坤介紹:把海蜇按海蜇頭、海蜇絲真空包裝起來,放入香油包、辣椒油包、調料包再打成一個禮盒大包,外地人喜歡作為特產帶回去,供不應求。
其實,即食海蜇頭、海蜇絲也是餐桌上的上等涼菜,國外、國內各地商店都可以買到。逢年過節,營口產的海蜇頭、海蜇絲作為禮品相送,表達一份人間真情,也讓外地人嘗嘗大海無私的饋贈。北國網、遼沈晚報駐營口記者王愛民
食材征集
《遼河渡口食材字典》一書將在近日出版,書中將搜集本報連載的遼河渡口食材和美食,同時也請讀者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大吃”,或掃描“大吃”二維碼加關注,推薦您認為的遼河美食,了解更多遼河美食信息。被選中者將會獲贈圖書一本或者精美禮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