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對蝦吃料和生長情況
對蝦養殖過程中打樣稱重
文/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 李小鑾
近年來,對蝦養殖中病害的影響日益凸顯。有傳統的白斑、紅體,也有目前猖獗的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EMS和白便等疾病。日益發展的養殖技術如何把控逐漸惡化的養殖環境成為一個難題。
現有對蝦養殖部分環節的關鍵技術(消毒、肥水、藻相控制和改底等)已經非常高,并有能力去處理相關各環節的具體問題。所以我們短時間內能夠尋找到解決養殖客觀因素惡化的有效方式,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合理整合和優化現有關鍵環節的養殖技術。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需要在現有養殖技術中,引入系統理念。所謂養殖系統理念,就是在養殖過程中讓所應用的產品或操作模式系統化、可持續化,以達到其應有的成效,合理有效的排列組合和優化也是一種創新。
飼料投喂及增氧是對蝦養殖工作中的主要工作,其操作技術如何將直接影響對蝦產量和成本。合理有效的系統化改善會讓兩者的操作更有效與高效。下面就具體闡述一下飼料投喂及增氧環節的系統理念化。
一、飼料投喂系統理念
飼料投喂是整個對蝦養殖的主要工作之一。系統性操作該工作的目的是按照對蝦生長的生理特點,及時準確的為對蝦提供當前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和足夠數量,以便對蝦能正常健康快速的生長。飼料必須根據對蝦各生長環節對營養不同需求而有所差別,一般情況,大家都知道什么時期用哪種具體型號飼料。這里主要介紹不同造蝦苗養殖“過料”階段飼料投喂的處理方式。
年初首造,由于做好了前期消毒肥水工作,對蝦有了一定的鮮活餌料。所以此造“過料”主要目的就是讓對蝦適應配合飼料,實施時間也可以稍晚一點(放苗7-10天左右)。根據塘體條件可以選擇蝦片+開口配合餌料,或單獨開口配合餌料進行初次的“過料”。開口配合餌料有三個特點,一是其中有部分天然餌料,有利于蝦苗適應該餌料;二是其基本不含蝦苗(生理發育尚不健全,消化能力有限)難于消化吸收的成分;三是其含有提高蝦苗免疫力的成分,彌補蝦苗不完善的免疫系統。投喂要經過5-10天,逐步增加投喂量(1斤/10萬尾苗-2斤/10萬尾苗),讓蝦苗逐漸適應和利用開口配合餌料。
中晚造蝦苗階段養殖“過料”稍微有所不同。該時期,底質營養素釋放緩慢,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培養需要時間較長。所以,蝦片或開口配合餌料的投喂要提前(放苗后1天左右即可投喂),投喂量也要適當加大(1.5斤/10萬尾苗)。投喂不但要讓對蝦適應和利用配合飼料,還要及時為蝦苗彌補餌料不足。
由開口餌料轉為人工配合餌料后,根據情況進行苗料到0#,以及1#、2#、2L#、3#等系列配合飼料的轉料。這些環節大家已經基本熟知,不做贅述。但有三點需要詳細闡述一下。
1、每種型號飼料轉料過程中,一定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兩種型號飼料的疊加飼喂,為對蝦提供適應的時間。
2、2L#號料投喂要足量,此時是對蝦生長的旺盛期,是有效增加對蝦產量的重要時期。但增加投喂量的操作方式要注意,禁止過度加大每次投喂量而出現飼料溶解浪費,主要是增加投喂次數。增加投喂次數有兩個好處:首先是保證每尾蝦能在饑餓時隨時有飼料攝食;再者是給對蝦一定的消化吸收時間,縮短了“空腹”時間。
3、后期投餌率要嚴格控制(3%以內)。原因是通過前面長時間的養殖,池塘負重很大(殘餌、糞便、死藻及有機物分解次生物等),要嚴格控制和減少池塘負重的增加速度,確保養殖順利成功。
每個時期的投料工作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前期的健康,中期的生長以及后期的有效利用率等。而每個時期與相鄰時期也存在著較為深刻的連帶關系,系統化理念的引入會讓整個投飼工作更具成效。
二、增氧系統理念
增氧是對蝦高密度精養中必須的環節,其可稱為對蝦生存的命脈。系統性增氧的目的就是根據對蝦生長時期和整個池塘的載蝦量合理增氧,長期持續補充天然及光合作用無法滿足的溶氧需求。
增氧就是增加水體溶氧,但是根據其操作機械的不同,有上下層水體交換、池塘污物聚集等多種功能。我們在養殖過程中也在很好的利用增氧的其它作用,如協助藥物潑灑、排污等。水車式增氧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引導對蝦在水體中立體分布,起到疏散對蝦、防止局部過密缺氧偷死情況,以便達到增產的作用。其作用原理是:對蝦在無水流情況下一般是附底或池壁,高密度養殖很容易出現局部缺氧(尤其是后期)、非疾病性偷死;水車式增氧機開啟后,水體形成封閉持續水流,對蝦會逆水懸浮于水體中,呈現立體分布,這時對蝦密度均勻,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局部缺氧情況發生,達到保產、增產效果。
下面按照對蝦養殖過程,闡述一下系統性增氧操作模式,首先是在不考慮天氣等突發因素下的操作模式。
前期水體中對蝦及其它生物需氧量較小,增氧機不用長時間開,這個時期使用增氧機的環節有以下幾個(整體看,1天開機約4-5個小時,開機2-3次)。
1、進水后二次消毒時要開增氧機(大概開5-10個小時),進行上下層水體交換,使整個水體有效消毒,并且及時排出因氧化或其它作用產生的有害氣體。
2、放苗前要開增氧機(大概開3-4個小時),使水體溶氧充沛,以便維持放苗后一段時間無增氧條件下的氧氣供應。
3、投喂飼料1-2個小時后(大概開2-4個小時),及時為水體增加溶氧。
4、投放有益活菌后要開足增氧機,充分進行上下水體的交換,讓活菌盡快進入底部環境,增加底部溶氧以滿足活菌需求。
5、藻類生長前期,中午前后開啟增氧機,有效促進藻類光合作用和藻類生長。
中期(投喂2#飼料后)對蝦身體較大,生長迅速,耗氧增多,要及時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時間和次數(整體看,1天開機6-10小時,開機3-4次)。尤其是凌晨,一定要注意巡塘觀察,及時開啟增氧機增氧,防止缺氧。但是投料和對蝦攝食時(投料后0.5-1個小時)盡量不要開增氧機,以免對蝦遇水流逆行而無暇攝食。
后期(投喂3#飼料后)整個池塘的載蝦量和其它生物總量都是最多的時候,底質中細菌和有機物的耗氧量也是最大的。所以一般情況下至少要開一半數量的增氧機、甚至全開。以上所指均為水車式增氧機,根據池塘條件還可以搭配射流式增氧機或納米增氧系統,以保證水體各個部分溶氧都充足。
陰天、下雨、施藥或其它非正常情況下的增氧操作,主要是長時間不間斷開啟增氧機,防止對蝦免疫力低下時缺氧。
養殖成功,科學投喂飼料和增氧缺一不可,引入系統化理念將增加養殖成功的砝碼。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