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桃花島浩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第一批510萬尾南美白對蝦苗目前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90%,再有個把月就可有收成了。該合作社的精養塘外有一個尾水生態化處理區。“這好比是一個小型的‘污水處理廠’,我們把水產養殖產生的尾水通過沉淀、過濾、綜合凈化等生態化處理,再排放到河道就不會造成污染了。”合作社社長謝舟輝介紹說。
據了解,桃花島浩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普陀區率先開展水產養殖生態化改造的水產養殖合作社。長期以來,水產養殖產生的尾水污染一直是困擾養殖戶的問題。水產養殖過程中,精養塘定期排放的尾水中包括水產糞便、沉積飼料等雜質,富含COD(化學需氧量)、氨氮,大量排放容易導致鄰近水域富營養化或水質惡化。
據介紹,尾水生態化處理主要采用“三格式”凈水。整個尾水處理區被分成沉淀池、過濾池及生物凈化池3個露天池,每個池里都蓄有一定量的尾水。3個池內的蓄水顏色不一,沉淀池的水呈棕褐色,而到了生物凈化池已變成黃棕色,水質也由原來的渾濁不清,逐漸變得清透。
相關人士表示,沉淀池用來截留尾水中的糞便、飼料渣等雜質。經過24小時的沉淀,把雜質和水分離,再把初步處理的尾水排入過濾池。“我們在過濾池內安裝了生物過濾系統,沉淀后的尾水經過生物過濾,用水泵抽至生物凈化池。”謝舟輝說。經過前兩道工序,這時候的尾水已經基本清潔,可用于養魚、種菜。4000多平方米的生物凈化池上裝有供氧設備,池邊種了上百株蘆薈,用來吸附微生物凈化水體,池里養有黑鯛等多種魚類及貝類生物。謝舟輝表示,下一步,他們計劃購入臭氧系統、深層沉淀過濾結構等設備,對現有尾水處理區進行再改造,真正做到養殖尾水循環利用。
據了解,該區的六橫港灣、六橫碧海等5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也計劃進行生態化改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