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摘要】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已累計拆除整治甲魚溫室298.7萬平方米,網箱12.8萬平方米。“甲魚養殖溫室關停整治、山塘水庫河道中網箱養魚治理等重點問題得到了快速解決,工作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成效之明顯為歷年之最。
農業生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生態環境聯系極為緊密。農業生產造成的水環境污染備受關注,也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需要直面的課題。那么,浙江在農業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如何做好治污這一關鍵環節,對推進生態農業又有哪些可行舉措?
今天上午,浙江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呂仲賢,浙江省政協委員、浦江縣畜牧獸醫局原局長張飛聯,湖州市政協委員、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魚病室副主任劉莉作客浙江在線第二期“政協委員話治水”網絡訪談,就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業轉型升級與網友展開交流 。 》》》點擊進入訪談回放
農藥用量八年降兩成 使用過程中70%散落到環境
三位委員均曾在農牧漁業的相關機構工作,他們結合此前參與“五水共治”民主監督的情況,對當前我省畜禽養殖污染、農藥污染和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介紹。
呂仲賢介紹,“我國的化肥和農藥利用率普遍偏低,損失嚴重。浙江全省農藥施用水平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不合理使用,約有70%的農藥散落到環境中,從而造成污染。
呂仲賢說,化學農藥減量使用是我省農業水環境治理的重要舉措之一,根據“五水共治”目標要求,2014年全省的化學農藥使用總量要比2012年下降3%,而到2020年則要減少20%以上。
浙江半年拆除甲魚溫室近300萬平米 力度歷年之最
“五水共治”工作推進以來,農漁行業領域的整治工作迅速推進,浙江全省采取有力措施,對農漁業生產中各類問題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了全面治理。
劉莉認為, “漁業轉型促治水”既需要發揮漁業對保持水質穩定的正能量作用,同時也要消除或盡量減少傳統養殖對水環境的負面影響。
據介紹,截止5月底,全省累計已完成水產養殖塘生態化改造面積15.9萬畝,稻魚共生輪作面積10.7萬畝,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累計6.6億尾。
甲魚產業是浙江省三大漁業支柱產業之一,網友對浙江省對溫室甲魚養殖的整治工作十分關注。劉莉在訪談中介紹,今年上半年,我省已累計拆除整治甲魚溫室298.7萬平方米,網箱12.8萬平方米。“甲魚養殖溫室關停整治、山塘水庫河道中網箱養魚治理等重點問題得到了快速解決,工作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成效之明顯為歷年之最。”
生態控害 糞便回收:農業轉型升級如何破題
當前的整治工作如何針對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減低水環境污染,三位委員也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發展生態農業是實現轉型升級有效的途徑”,呂仲賢指出,生態農業充分體現了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循環利用,發揮自然控制病蟲害的能力,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呂仲賢認為,在規模化生產區域,大力推廣植物誘殺、性誘劑誘殺、殺蟲燈誘殺、色板誘殺、繁育和釋放天敵、生物農藥使用等非化學防控技術相配套的病蟲害生態控制技術,恢復區域農田生態系統,提升自然生態的控害作用,是實現化學農藥減量使用的關鍵。
張飛聯則提出,畜禽排泄物污染與工業污染有本質不同,畜禽排泄物“用對地方是個寶,用錯地方才是害”,因此應將畜牧業納入生態大農業中,以沼液利用、有機肥生產應用為重點,推進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
“目前我省商品有機肥生產推廣量只有50萬噸,加工利用糞便總量20%還不到,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她還特別提到,當前應該鼓勵支持養殖場或民間資本興辦有機肥加工廠,擴大有機肥生產規模,以建立畜禽糞便收集處理長效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