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六月份病害情況
2014年6月份,我省在19個市州、148個測報點進行了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測報,測報點池塘2.77萬畝、網箱3500平方米。經監測,測報點因病害造成水產養殖經濟損失4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損失減少22.6萬元。
6月份我省主要監測了11個養殖品種,發病較多的品種是草魚、鰱鳙魚,分別發生6種疾病;危害較大的疾病是鯰魚潰瘍病,最高發病率36%,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監測品種共發生了11種疾病,其中細菌性疾病8種,主要是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細菌性敗血癥、潰瘍病;寄生蟲疾病3種,錨頭蚤、孢子蟲病、車輪蟲。
二、下一階段病害預測及注意事項
7月份,暴雨、強對流等天氣增多,應密切關注因氣候突變導致缺氧泛塘。氣溫、水溫較高,水生動物疾病進入高發期,特別是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病,重點關注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潰瘍病、細菌性敗血癥、打印病、錨頭蚤、孢子蟲等疾病。水生動物進入生長旺季,投餌量增大,易導致養殖池塘水質富營養化,注意加強水質調控。同時,我省已進入主汛期,各地要切實做好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防范工作。
1、加強飼養管理。一是可采取輪捕方式,合理調整養殖密度,控制好水體負載力,捕撈、運輸、放養操作中降低魚體應激反應及受傷;二是做好水質綜合調控,可采取微孔人工增氧、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和水面無土栽培空心菜等生物措施、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和含氯制劑等方法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三要科學投飼,投喂營養均衡優質飼料,嚴防飼料霉變,高溫季節可適當降低飼料投飼率;四要堅持巡塘,發現魚類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2、加強病害防控工作。一是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等,增強魚體的抗病力;二是做好池塘、水體及周圍環境清整消毒, 一旦發現疑似染病,及時進行臨床診斷和藥敏實驗,按漁藥使用準則科學用藥,嚴禁使用違禁藥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