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臺風期間,水產養殖需注意哪些問題?
臺風給水產養殖帶來的嚴重危害表現在:狂風暴雨使部分養殖塘埂損壞倒塌,魚蝦蟹逃逸;使魚類碰撞、擦傷、繼發細菌性潰瘍病等病害;使池塘養殖環境發生突變,如pH值急劇下降。臺風暴雨后養殖塘水質已經不適宜于池內蝦、蟹等的正常生長,環境突變使池塘原有生態平衡(特別是微生態平衡)打破,細菌等病原生物以及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魚蝦蟹產生應激反應,疾病易暴發和流行。為此要求廣大水產養殖生產單位和個人,應加強臺風、暴雨前后的水產養殖管理,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建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一、 抓緊對養殖設施進行全面檢查
臺風前務必要對養殖設施作一次全面檢查,特別要注意防風、防雨和用電安全,臺風期間要安排專人負責,加強值班,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保護好養殖設施。
二、 加固或轉移養殖設施
為減少可能出現的狂風、巨浪、風暴潮三碰頭對網箱養殖業的損害,養殖戶應及時加固網箱養殖設施,或將養殖設備轉移至相對安全水域。魚塘內達到可上市規格的養殖水產品,要及時收捕,以減少可能帶來的損失;危險養殖地帶的人員必須及時、全部轉移到安全區域。
三、 池塘養殖應謹防缺氧
臺風暴雨期間,池塘水體的溶解氧因為池水上下層對流,陽光少,光合作用差,極易導致池底溶解氧不足,同時,水溫、pH值也會降低。而養殖水體中的溶解氧偏低,會導致池底的有機質無法正常進行氧化分解,從而產生更多的氨態氮與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對養殖品種產生傷害,極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因此,養殖戶在臺風期間,需特別留意池水溶解氧的變化,特別是池底溶解氧不足的時候,應增加增氧時間。必要時,在晚上8點鐘左右,投放一些增氧劑。這不僅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而且還可改善池底環境,防止養殖品種出現浮頭等情況。同時建議在臺風暴雨前后,往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C、免疫多糖等營養類物質,以增強養殖品種的抗應激能力。對pH值在8.5以內的池塘,可潑灑生石灰,平均水深在1.5米~2.0米的池塘,每畝用生石灰10kg,化漿水后全池潑灑,以調節養殖水體的pH值。對水質變清的池塘,池塘中可投放生物菌肥、復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夠的肥度及藻相和菌相的平衡。對水質過濃,池底有機質含量過多的池塘,建議使用微生態制劑、底質改良劑等,以改良池塘水質和池塘底部的生態環境。但在使用微生態制劑的同時,必須開動增氧機,避免缺氧。
四、網箱養殖應降低魚類應激反應
臺風暴雨期間,網箱養殖魚類會產生極大的應激反應,加之網箱活動空間狹小,魚體表面極易擦傷。同時,水流的影響,使得養殖魚類能量消耗增大,抵抗力下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爛皮爛尾現象,誘發細菌性、寄生蟲等疾病的發生。因此,養殖戶在臺風過后,應盡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劑,如活性碘、水產用二溴海因或高錳酸鉀潑灑等對魚體消毒,可有效地防止魚體因擦傷所引起的體表潰瘍、爛皮爛尾等繼發性疾病。如果情況嚴重,對摩擦、堆擠受傷的魚進行藥浴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將受傷的魚集中撈到一個網箱或大桶中,以土霉素25g/m3的劑量,浸洗30分鐘左右;后以5g~7.5g/100kg魚體重的劑量拌餌投喂,每日1次,連續5天~7天。同時,在投喂新鮮飼料的過程中,適量添加免疫多糖、復合維生素C、礦物質以及活性物質等營養物質,增強魚體的抵抗能力,內服抗菌素、大蒜素等藥物進行必要的預防。及時清理受災網箱,對存留在網箱底部的污染物和死魚要及時撈出,并按網箱登記死亡魚的數量、重量,以便過后補放苗種
五、 災后抓緊補放苗種,爭取受災不減產
臺風過后,應及時收捕并調整養殖密度。對受淹發生逃逸的養殖池塘,臺風過后要第一時間進行圍網處理,并根據養殖品種的逃逸情況,及時估算存塘(箱)數量調整養殖密度,合理選擇補放品種,確定增補數量,做到放養的苗種既能利用水體的有效空間,又能使損失減少到最低。對全淹、全逃池塘,要迅速整理池塘,消毒水體,開展重新放養工作。
六、 切實做好災后水產養殖疫病防控工作
臺風前后養殖環境因子變化大、加上流急浪大、魚蝦體極易受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要進行及時預防和治療。
一是要全面消毒,做好魚病治療。根據水質情況,選擇生石灰(8~10公斤/畝)、二溴海因(0.2mg/L)、二氧化氯(0.2 mg/L)、碘制劑(0.3~0.5 mg/L)等全池潑灑消毒;
二是要強化投飼管理,提高魚體免疫力。臺風過后水產養殖種類的體質較差,必須投喂優質新鮮飼料,每公斤配合飼料可添加維生素C1.5~3g、免疫多糖2~4g、大蒜素2~4g,以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
三是要及時處理死魚,防止疫病爆發。臺風過后,應及時撈除死魚、死蟹、死蝦等,迅速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將死魚隨便亂扔。無害化處理方式有:深埋死魚、集中高濃度消毒劑處理、集中高溫處理(含焚燒)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處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為有效。此外,還應強化漁業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的意識,堅持對打撈死魚的工具、器皿、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疫病暴發。
四是要加強疫病測報,監測漁業生產。要提高災后疫病防治意識,加大疫病監測力度,及時發現疫情或漁業水域污染事故,并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