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今年第9號臺風“威馬遜”直撲廣西沿海,沿海地區受災嚴重。受臺風影響,防城港市區、村莊沿街樹木倒垮,大型廣告牌倒塌,多處街道內澇。當天早晨7時10分,“威馬遜”在防城港光坡鎮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48米/秒)。
40多歲的廣西防城港市光坡鎮紅沙村漁民鐘十三看著家門前的滾滾海濤,眉頭緊鎖。他和村里其他600多戶網箱養殖戶傾注十數年甚至20年心血的網箱養殖,在19日清晨全部毀于一旦。
7月19日早晨7時10分,今年第9號臺風“威馬遜”在光坡鎮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48米/秒)。受其正面襲擊影響,廣西沿海從18日晚間起狂風暴雨不斷,市區和縣鄉大面積停水斷電,部分樹木被連根拔起,樹枝被刮斷。
踏入光坡鎮紅沙村,目及之處一片狼籍。村中多處旱田被水淹沒,村道兩旁的樹木東倒西歪,不少樹木被攔腰折斷。漁民們忙著扶正倒下的電線桿,理順掛下的電線,借著臺風過后暫時得到的片刻寧靜展開修整工作。
然而,最讓漁民們痛心疾首的,并非農作物遭受的損失,而是紅沙村綿延十里的網箱養殖“蠔排”和“魚排”。這條開設有“漁家樂”的“十里蠔街”,將網箱養殖場和旅游產業結合于一體,養殖的海產有鱸魚、大蠔、石斑、蝦、蟹等種類,產品遠銷韓國和東盟等國家,寄托著紅沙村全體漁民的致富希望。
“短短十幾分鐘,我們十幾、二十年的心血就全沒了。”網箱養殖戶吳氏一家愁容滿面地說,損失特別慘重,“威馬遜”將他們苦心經營的一切全部奪走。“現在,我們就只剩下目前居住的這棟樓房。”
吳家所住的是一棟自建的二層小洋樓。在紅沙村,多年的網箱養殖和旅游業為當地漁民帶來了相對富足的生活,村中近年來靠自食其力建起樓房的漁民越來越多。紅沙村因此而遠近聞名,并于2010年月4月成立廣西北部灣第一個“海上黨支部”——光坡鎮紅沙網箱養殖協會黨支部,同時成立網箱養殖協會和大蠔流通協會,引導養殖戶將產業做強做大。
凝聚全村600余戶網箱養殖戶心血的“十里蠔街”,一夕之間盡泯于汪洋大海中。
“我在紅沙村居住這么久,從來沒有碰到過這么大威力的臺風。”光坡鎮紅沙網箱養殖協會黨支部書記鄧強說,“威馬遜”移動之迅速,破壞力之強,極為罕見。
在廣西沿海城市,“威馬遜”還造成交通、通信的中斷,市區公共設施多處毀損,險情頻發。
據統計,7月19日,廣西有8市38個縣(市、區)遭“威馬遜”肆虐,災害已造成232.67萬人受災,9人因災死亡,緊急轉移安置20.91萬人;426.87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6.25億元人民幣。其中,防城港市四個縣(市、區)24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46.08萬人,蠔排、魚排損失萬畝。
“心情十分沉重。”漁民鐘十三沉默良久后說,他的網箱養殖是全村投資最大的,這次損失估計有數百萬元人民幣,漁民們的網箱養殖元氣大傷,要恢復相當不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