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有媒體報道說,福建一位阿婆吃下六兩麥螺,十分鐘后中毒成植物人,這則消息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市食藥監局食品化妝品監督所立即對我市市區一些小餐館、大排檔經營的水產品進行檢查和了解,發現餐飲單位主要經營小龍蝦、青蛤、花蛤、蜆蛤、海瓜子、湖水螺等水產品,未發現銷售有毒的麥螺(學名織紋螺),但是屬于織紋螺類的海瓜子仍有銷售。
據專家介紹,織紋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織紋螺的外形特征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厘米左右、寬度約為0.5厘米,毒素類似河豚毒。我國近海有60余種織紋螺,大部分都是有毒的,但它的毒素并不是來自于它的肉,而是胃。
市食藥監局有關人士表示,2012年7月,國家衛生部就發出通知,提出禁止銷售和食用織紋螺,要求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禁止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消費者如果發現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采購加工銷售織紋螺,可以向當地的食品安全監督部門舉報。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而同屬于織紋螺類的海瓜子,則沒有被列入禁止銷售的范疇,當前也正是海瓜子大量上市的季節,大部分大排檔均有海瓜子銷售。夏季高溫,像蛤蜊、海瓜子一類的海產品很容易腐敗變質,也容易引起中毒,而且通過通常的高溫加熱并不能起到分解毒素的作用。對此,市食藥監局提醒市民,食用水產品時需要謹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