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最大風級能到11級!晚上6點,我剛聽了最新的天氣預報,海上的扇貝恐怕得遭殃了。”24日下午,牟平養馬島漁民王德斌一直守著電視機,關注“麥德姆”的新動向。然而漁民們感慨,即使知道有狂風暴雨,除了人早早上岸避險,對養殖的海產品只能聽天由命,因為沒有保險可投。
牟平養馬島漁民王德斌搞海上養殖已經很多年了,每年夏天是他最擔心受怕的時候。天氣太炎熱養殖的扇貝不長個頭,七八月份要來臺風,掛在繩子上的養殖籠很容易受損。扇貝、海蠣子、海虹等大多是通過繩子掛養殖籠來養的,一旦一條繩子被風浪刮斷,就得有100多籠攪合在一起。而海參、鮑魚等海珍品,一旦受到影響,損失更不可估量。
“以前夏天,南方的臺風也預報會影響煙臺,但最終都拐彎走了,這次預報說是直接影響山東半島,所以更擔心。希望這次也能拐彎走掉,讓我們少損失一些。”牟平姜格莊鎮漁民老賀同樣在擔心,因為像車輛等財產可以通過保險來保障,海上的養殖產品卻沒有保險公司感興趣。
在芝罘島搞海參養殖的漁民沈先生說,他曾經親自咨詢過各大保險公司,但沒有愿意承保的。“按道理,水產養殖應該屬于農業險,但現在煙臺蘋果、大棚蔬菜、小麥、玉米還有母豬,都有相應的保險產品,獨獨水產養殖被撇開了。都說風險太大,保不起。”
據了解,目前漁業相關的保險主要是船舶和漁民人身安全的保險,養殖產品沒有保險。
“應該有30年沒有水產養殖類保險產品出現了。水產養殖屬于高風險性、高賠付率、高虧損率的‘三高’行業,不確定因素太多。一旦出現意外,保險勘測也是一個很難的過程。所以,保險公司都不愿意涉及這類產品。”一名保險業內人士說。
據了解,保險公司不愿意涉足水產養殖業,主要是因為水產養殖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存在巨災風險,商業保險公司因收益較小不愿做;此外,風險發生后勘測困難,保險業務實施難度較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