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7月25日下午3時,記者在三門縣健跳鎮豪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海水養殖基地看到,百余畝養殖塘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只只白色氣囊,養殖戶正忙著將塘水往氣囊上澆。
他們說,氣囊里裝的是剛從海南島運來的一種專吃藻類的籃子魚,這樣做是讓魚苗盡快適應養殖塘的水溫,而后再把魚苗放入塘里。不遠處,三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也正在進行著同樣的作業。
三門縣是海水養殖大縣,塘中日趨增多的藻類讓養殖戶們十分頭疼。“夏季藻類容易泛濫,會造成養殖水產缺氧死亡,直接影響經濟效益。以往我們用換水或打藥的方式處理,不僅耗費財力物力,還影響水環境。”三岔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才利說,籃子魚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籃子魚被稱為藻類“清道夫”。近日,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從海南購入一萬多尾籃子魚,分別在健跳鎮和沙柳街道等地養殖塘進行試養。“讓籃子魚與青蟹、小白蝦、貝類等一起混養,利用籃子魚攝食大型海藻,控制養殖塘藻類數量。”漁技員張琴星告訴記者,籃子魚不會攝食南美白對蝦、小白蝦等水生動物。
張琴星說,籃子魚作為一種經濟型魚類,市場價每公斤為50元至60元,如果試養成功,不僅能提高養殖物的存活率,還能大幅提高海水養殖業經濟效益,讓更多養殖戶受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