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時至7月,蝦農迎來了第一造對蝦收獲。臺風“威馬遜”的到來,讓原本還可以繼續養殖的大規格對蝦一涌而出,近期記者陸續收到華南地區蝦王爭霸賽選手抓蝦收成的好消息。
成績:臺風催收,畝產值4.6萬元
“臺風前的4天,我們把所有能賣的蝦都抓了。”湛江市吳川吳陽的華南地區蝦王爭霸賽參賽選手丁向陽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當天一共抓了8塘蝦,平均畝產2000斤左右。而此次參加蝦王爭霸賽的蝦塘,抓了4500斤蝦,規格在29支/斤左右,銷售價格25元/斤。加上在6月6日抓的6400斤,41-42支/斤的對蝦,銷售價格為18.8元/斤。合計這口5畝高位池一共收獲了10900斤蝦,平均畝產2180斤,畝產值為46564元。
“蝦的生長一直都很正常,本想養大一些,但是遇到臺風,迫不得已也得賣掉。”讓丁向陽感到幸運的是,臺風“威馬遜”對吳陽的影響并不大,只是刮了一會風,下了點雨,沒有對養殖場造成破壞。
秘籍:降低密度、精細管理
3年前,丁向陽從廣西來到了湛江吳陽鎮的限口村,承包了300多畝高位池。“養蝦需要精細管理,面積大了有點力不從心。”1年前他向外出租一半的高位池,留150多畝自己管理。
丁向陽對自己2014年的第一造蝦的養殖成果比較滿意,150多畝高位池都有收成。他的養殖成功也并非偶然,早在今年年初的冬棚蝦中,他的5口冬棚也都養殖成功。到了早造蝦,丁向陽并沒有被盲目冒進,為了降低養殖風險,主動把投苗密度從12萬/畝下降到了8-10萬/畝。
此外,他對蝦塘的精細管理也讓人稱道。比如每一份放到蝦罾的飼料,都是經過電子稱的精確稱量。據了解,蝦罾就像增氧機一樣是每個池塘的標準配置,蝦農每次投完飼料,都會用手抓上一把飼料放到蝦罾上,方便觀察蝦的攝食情況。但不少蝦農投放到蝦罾的飼料都是隨便抓一把,并不知道放多少才是合理。
“放蝦罾的飼料要跟池塘投喂的比例統一,才能正確反映對蝦的攝食情況。”丁向陽把每口塘蝦罾的投放量用電子稱稱好再投放,做到如此精細化的操作,在養殖場中并不多見。小蝦的時候放當天投放飼料量的1.2%,40支/斤左右就放到1.5%,20支/斤的規格放到2%,“40支/斤的規格時,以1.5-2小時吃完為宜,過早吃完就說蝦料放得不夠,過了兩個小時蝦罾還有飼料,就證明料放多了。”
“好的漁資產品是養蝦的重要保障。”對于漁資產品,丁向陽選擇的都是知名度高的大品牌。“去年冬棚蝦,當地的蝦苗都停止生產了,為了拿到正大的蝦苗。我特意花了3900元運費,到海南拉了180萬尾蝦苗。”今年年初的5口冬棚蝦,全部成功畝產在2500-3000斤/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