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完這批苗,我的苗場要放假15天了。”江門臺山廣海的蝦苗標粗場老板韓飛(化名)告訴記者,七八月份是投苗高峰期,在這個賺錢的黃金時期給員工放假,實在是不得已之舉。他說,受臺風影響,海南、湛江的育苗場還沒完全恢復生產,導致對蝦小苗(P4左右的蝦苗)供應緊張。由于拿不到好的小苗,差的蝦苗又怕砸了招牌,所以他干脆停工,給員工放假休息。
韓飛的遭遇并非個例,目前業內絕大多數的標苗場都面臨缺苗的困境。據了解,國內的對蝦育苗場主要集中在海南文昌、湛江徐聞、遂溪、東海島,廣西北海等地。這些地區的育苗場,占據著整個蝦苗行業的大半蝦苗的供應量。十分不幸的是,超強臺風威馬遜恰好橫掃上述地區。
截至7月29日,徐聞一帶許多苗廠還沒通電,苗場若要生產,只能依靠發電機。而海南一帶的蝦苗場,除了西線少量的苗場沒被臺風破壞基礎設施外,其他地區的苗場基本是滿目瘡痍,蝦苗生產停滯。
除了基礎設施受損,上述地區海域的水質變化對育苗場的影響更大。一業內人士表示,大量的雨水傾瀉在周邊海域,海水變淡。此外,如今徐聞、遂溪一帶的海域,離岸數公里之內,海水十分渾濁。“這樣的海水,水質很差,海岸邊原來藏在淤泥里的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全都被沖起來了,苗場很難繁育出蝦苗。”他說,遂溪、東海島的蝦苗場遭受臺風破壞并不算嚴重,但卻做不出苗,主要是受水質影響。
據了解,受育苗場供苗不足影響,市場上的小苗和大苗價格已經上漲。一代小苗在短短幾天內從30—50多元漲到80多元/萬尾,大苗一般都漲了30—50元/萬尾,基本一天一個價,而且都是有價無市。“標粗場能拿到苗,完全是靠關系,價格已不重要。”韓飛說,為了拿幾百萬的小苗,他都要給簽了長期合作合同的育苗場老板打幾十個電話才搶到一點苗。“你不搶,現在是投苗高峰期,客戶很有可能就被搶了,所以即使成本再高,也要拿苗,但拿不到啊。”
徐聞育苗場的李老板對此也很苦惱。他表示,徐聞大多數苗場恢復正常生產至少要10多天,而客戶的需求量卻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據了解,對蝦投苗基本都是趕在立秋之前投放,因為在立秋前投放的蝦苗長得快,一旦過了立秋,蝦苗長得較慢。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在此之前,正是對蝦投苗的高峰期。
僧多粥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說,都是客戶,都是朋友,都是兄弟,都找我要苗,但出苗量就那么一點,我只能一碗水端平,誰都給一點。
他表示,有的苗場拿不到一代小苗,就到粵東福建一帶拿土苗。他說,土苗的質量難以保證,萬一養殖效果差,砸的只會是自己的牌子,影響的是未來的市場,標苗場需謹慎。“養殖戶也需謹慎,如今苗價這么高,肯定有苗場用土苗當一代苗賣,養殖戶應多了解下苗場的小苗來源,謹防被騙。”
【鏈接】廣東湛江:力爭讓受災水產養殖戶無息或低息貸款復產
雷州半島三面環海,沿岸居民多以漁為生。
7月18日,超強臺風“威馬遜”重創雷州半島漁業。徐聞縣海洋與漁業局和雷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兩地漁業損失合計超過20億元,其中蝦塘損失和網箱養殖損失占多數。兩地海洋漁業局負責人均用“全軍覆沒”來形容當地漁業受損情況。
臺風過后,漁民正努力修復蝦塘堤壩、搭建漁排,渴望早日投產。為幫助漁業復產,徐聞縣政府采取了免費發放消毒藥品、聯系慈善人士免費提供魚苗等措施。為解決資金難題,徐聞縣正在與銀行商討,“力爭推遲受災戶的貸款還款時間,力爭讓受災戶無息或低息貸款用于復產。”
27、28日,南方日報記者前往徐聞縣新寮鎮和雷州市企水鎮了解漁業復產狀況。
“找回漁排我還是漁民”
臺風登陸后,雷州市企水鎮養殖戶陳賢景的27個漁排都被打得七零八落,他花了好幾天才找到一個受損的漁排。“養了30多年的魚,找回一個漁排至少還能證明我是個漁民。”65歲的陳賢景說。
35歲的養殖戶吳江,12個漁排找回了1個;28歲的養殖戶王曉冬,11個漁排找回2個……這樣的名單在企水鎮還能列一大串。
企水鎮是著名的水產養殖基地,此前每天這里運往湛江、廣州甚至越南的水產品源源不斷。而27日,記者在企水鎮看到,以往存在于赤豆寮島到和碼頭之間連綿數公里的養殖漁排已蕩然無存,如今只剩被風吹散后的碎片、敗壞的漁排零零星星散在海面上。
雷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威馬遜”影響,雷州市水產養殖總經濟損失為11.946億元,其中網箱魚排損失32639個、水產品損失13000噸。
27日13時,赤豆寮島,養殖戶黃妃武一家10多口人正圍著一張漁排殘體敲敲打打,他們正努力修葺著他們賴以生存的“飯碗”。黃妃武告訴記者,他家漁排全部被吹走,自己帶著一家人找了幾天才找回來一個,“這次損失太大,找回一個也是好的。”
吳江一家也在修葺漁排,那是吳江19日沿岸走了數公里,最后在沙尾洋村找到的。在赤豆寮島舉目四看,修葺漁排的人不少。海面上,則有三五少年安靜地垂釣,希望盡可能地把網箱跑出來的魚找回來。
養殖戶不等不靠動手復產
28日,徐聞縣新寮鎮,烈日當空,養殖戶黃永權站在蝦塘邊上緊盯著作業的挖土機,汗如雨滴。他的20畝蝦塘在臺風夜被海水沖垮堤壩,養了1個月的5000多斤蝦被“洗劫一空”,16臺制氧機打翻,損失超過30萬元。
據了解,徐聞縣6萬漁民絕大部分的遭遇和黃永權相似,受臺風影響,全縣漁業損失達11.2億元,其中蝦塘損失4.8億元、網箱養殖損失4.3億元、珍珠養殖損失0.9億元。徐聞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孫永敏說,徐聞漁業2007年遭臺風重創后,該局曾制訂相關方案和保險公司洽談,希望增加漁業方面保險種類,但被保險公司以“風險太大”為由拒絕,因此至今徐聞無漁業方面的保險。
作為黨齡超過30年的老黨員,黃永權在災情發生后決定帶著妻子、兒子動手復產,不等不靠。
19日,臺風登陸次日,黃永權便和妻子動手將被打翻在蝦塘內的16臺制氧機撈上來。經海水浸泡的制氧機已接近報廢,打撈上來是為了下一步清理蝦塘作準備;24日,得知新寮鎮已恢復電力供應,黃永權和妻子、兒子及3名雇請的工人著手修復電線。當日,蝦塘接通電力;25日,黃永權以每天2400元的價格雇請了2臺挖土機,用于修復蝦塘堤壩。
南方日報記者在黃永權的蝦塘看到,20畝蝦塘分為4塊,堤壩已基本復原。接下來依次做抽土、換水、消毒等工序,約40天后便可放養蝦苗。隨行的新寮鎮政府工作人員提醒黃永權,鎮政府已將蝦塘消毒藥品發放到村委會,屆時可到村委會領取。
徐聞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林強說,20日,徐聞縣海洋與漁業局便將省市兩級魚病預防中心下撥的60箱消毒藥品發放給各鄉鎮,免費為養殖戶提供。
多渠道解決資金不足難題
資金不足是養殖戶開展復產工作的共同難題。林強估算,徐聞縣漁業復產所需資金不低于2億元。
黃永權說,家里存款不足1萬元,但他欠了飼料廠3萬元、蝦苗廠1萬元,加上復產所需的6萬元,他的資金缺口達9萬元。“找朋友借,借不了才去貸款,因為貸款需要利息,另一名養殖戶之前在銀行貸款2萬元,每年需要還2600元利息,太高了。”
楊公發是徐聞縣勤騰漁業專業合作社社長,他說,除了向銀行貸款,別無出路。據他介紹,為進一步擴大養殖面積,2013年12月,他向銀行貸款120萬元,用于養殖金鯧、龍膽、珍珠龍膽、紅魚等海產,漁排網箱發展到350個。除此之外,他還以2.5%的利率、逐月還利息的方式向親戚朋友借了500萬元。加上未支付飼料廠的130萬元,楊公發共負債750萬元。
“龍膽魚7000條,市值245萬元;珍珠龍膽5萬條,市值400萬元;金鯧魚80萬條,市值480萬元;紅魚15萬條,市值120萬元。光這些就損失了1245萬元。”楊公發告訴記者,合作社可以出售的魚已經被老板預訂,如果不是臺風,現在已經賣光。
“合作社全部股東21戶、共245人已全部破產,需要政府的幫扶方能渡過難關。比方說能不能低于市場價向我們提供飼料、魚苗,或者讓銀行繼續同意貸款給我們,如果利息能夠降低或減免就更好。”楊公發說。
林強表示,海洋漁業局已派技術人員挑選好的魚苗、蝦苗,用于該縣漁業復產。“利用我們的專業技術為養殖戶把關,確保他們購買的苗種是優良的,存活率高;我們會和社會各界人士接觸,希望有慈善人士認購,然后免費發放給受災養殖戶。”
除了爭取免費發放魚、蝦苗種,林強還透露,徐聞縣正與銀行接觸,為受災養殖戶爭取貸款。“一是養殖戶貸款期限到了,銀行不要催他們還款;二是銀行繼續為養殖戶發放貸款,提供復產資金支持。”林強說,已有多家銀行表態一定支持徐聞災后重建復產,“縣里面還在討論,通過財政補貼貸款利息的方式,讓徐聞受災群眾享受免息貸款,相關事宜正在進一步落實。”據了解,徐聞縣海洋與漁業局將向省有關部門爭取專項資金。
雷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亦表示,該局已經在著手牽頭南粵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銀信和養殖戶對接,希望能有所扶持。
“天災是無法控制的,有保險的話可以極大加強抵御災害的能力,降低漁民損失,但在雷州、徐聞并無相關保險產品。”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管是養殖戶還是海洋漁業局人員,都如是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