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畝水面,7月1日左右抓了11200斤蝦,畝產1400畝/斤。”第一造的收成已經進入尾聲,珠海三灶張諾懿有了不錯的收成,他對池塘的規劃和水質管理,有著獨特的看法。
小棚標粗,底管過苗
張諾懿的蝦塘有一個巧妙的設計:在大池塘旁邊,張諾懿挖了個1-2分地的小池塘,底部鋪滿了盤狀的納米曝氣管。這就是他的標粗池,但與一般的標粗池不同,這個與大池塘同樣寬度的標粗池,塘底比大塘塘底高50公分左右,中間用一條塑料管道和大池塘連通。“等蝦苗標粗到合適規格后,通過塑料管把蝦苗直接排到大塘里,減少拉網對蝦造成的損耗和應激。”
每年清明前氣溫變化大,張諾懿的標粗池早早就搭好了冬棚。2014年3月24日,他投放了46萬尾一代苗到標粗池。投苗后,為了保證水體溶氧,2.2千瓦的鼓風機24小時工作,通過底管給標粗池不間斷地供氧。經過22天標粗養殖,對蝦達到了4公分左右的規格,此時就打開塑料管閥門,蝦苗自動從標粗池流入大池塘中。
“把冬棚蓋在標粗池上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提前放苗。”張諾懿算了一下,木樁,威壓等可以循環利用,而薄膜的費用不到1000元,相比全塘蓋棚,成本低很多。而且可以提前半個多月放苗,以一代苗的長速,小棚標苗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池底鋪膜蓋沙,自創沙地肥水法
張諾懿的蝦塘位于珠海機場附近,由于地理環境特殊,他承包的魚塘都是沙底的,需要鋪地膜才能儲水。鋪上地膜后,他在膜上還鋪了一層沙。“經過前幾年的對比試驗,鋪沙的養殖效益會高一些,因此現在所有蝦塘膜上都鋪沙。”
在管理上,張諾懿認為“肥水有利于對抗天氣的變化”。由于沙質底用市面上常規的肥水產品效果并不理想,他選擇自己發酵:用酵母加豆粕、麥麩、EM菌、飼料,放到一個塑料桶里,在陰涼處發酵一周,每7-10天潑一次,在對蝦50支/斤之前都保持如此操作。
到了后期,飼料投喂量增加,他開始注重底改和換水。由于他池塘靠海,周圍沒有其他大規模的養殖區域,換水比較方面。“一周至少換水20公分。”
2014年7月1日,養殖近100天后,他的8畝蝦塘抓了24-25支/斤的對蝦11200斤,畝產1400斤,售價24.5元/斤,畝產值34300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