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繁殖條件的準備
1.后備親魚挑選和培育
立秋后挑選1+~3+齡、體態特征符合品種標準、泳姿端正、肥滿度適中、品相好的金魚作為后備親魚,放入水泥池或套盆培養。金魚在非繁殖季節性征不明顯,暫不考慮雌雄配比問題,適當多留一些供繁殖時挑選即可。
挑選好的后備親魚單品種放養,培養池2~10平方米的面積較好,便于金魚適當活動,既有利于健康又不至于因活動太多而掉膘。放養密度5~10尾/平方米。培養池應有便利的進排水條件,蓄水25~40厘米(視魚大小而定),并配備充氣增氧設備。
后備親魚每天投喂高蛋白低脂肪的飼料2~3次,每次投喂量不可過大,8~10分鐘吃干凈為準。最好各餐輪換喂浮性顆粒飼料和動物性活餌(如水蚯蚓、紅蟲等),這樣可以保證滿足金魚性腺和身體發育的需要。
保持水質清新、活爽,最好是淡的油綠色,水質過肥時通過換水調節,如果水色顯老(比如茶褐色或帶有懸浮顆粒的濃綠色),則需要翻池或將池水全部換掉。夜間或陰雨天氣時打開氣泵給魚池補充氧氣。
2.產卵池的準備
選用1~5平方米、深度40厘米、池壁光滑的水泥池,或用陶盆亦可。清洗消毒后,在親魚入池前2~3天蓄水25厘米,然后在池上覆蓋塑料薄膜以提升水溫,配備充氣設備。
二、繁殖
待秋冬季節天氣轉冷,后備親魚池水溫下降到15℃后,用塑料薄膜蓋好魚池或將后備親魚移入室內魚池,使水溫回升,當水溫回升至20℃以上時,即可進行配種繁殖。水溫降低和回升是本項技術的關鍵,寒冷的刺激有利于金魚性腺較同步地進入第Ⅳ期,而溫度的回升則是產卵的必要條件。
1.親魚的挑選。挑選親魚的要求與后備親魚基本相同,不同在于此時可以比較容易區分性別。挑好的親魚按照雌雄比1∶(1.5~2)的比例移入準備好的產卵池,或經注射催產藥物后入池。
2.注射藥物。用0.65%生理鹽水為溶劑,按LRH-A25微克+HCG500單位/毫升的濃度配好催產藥液,然后按每尾250克的雌魚1毫升的劑量注射,雄魚劑量減半。采取一次性注射的方法,從胸鰭基部向腹腔注射。也可采用二次注射法,則第一針只注射LRH-A,12小時后注射HCG,效果更好。
3.親魚移入產卵池后,要立即放入產卵用的魚巢,魚巢可用金魚藻、水葫蘆、棕絲、柳樹根,甚至毛線或塑料繩等材料制作,關鍵是一要消毒干凈,二要柔軟不傷魚,三要細密分枝,四要綁扎牢固不可太過松散。
三、孵化
1.一般金魚親魚經注射藥物后12~24小時發情產卵,水溫22℃以上時,24小時內雌魚會產完全部的成熟魚卵。故應在催產第二天檢查魚巢,發現附卵的魚巢立即移出,浸入20毫克/升亞甲基藍溶液中浸泡15分鐘后,移入孵化池孵化。
2.孵化池應該是室內的,或用塑料薄膜蓋棚的,以確保孵化水溫不低于20℃,如果能達到25℃更好。5~10平方米的水泥池做孵化池較好,因為孵化池也是魚苗培養池,太小水溫水質變化大,容易誘發疾病,太大則活動空間太大,影響金魚體形。孵化池應預先消毒、提前2~3天蓄水20~25厘米備用。
3.按照每平方米1000粒的密度將受精卵發到各孵化池孵化,出苗后10天左右視其生長和密度情況再考慮分池。也可按每平方米1萬粒的密度孵化,待魚苗平游3~5天后用密網小心拉起分池。
四、魚苗培育
魚苗孵化期間,可以少量多次地向孵化池對入肥水,待魚苗孵化兩天后,卵黃吸收完,開始水平游泳時,魚苗即可攝食水中的小型浮游動物如輪蟲、草履蟲等,或者待魚苗開始平游時,用150~200目浮游動物網野外撈取浮游動物,再用100目濾網過濾后,用濾網下的部分(即個體較小的浮游動物)喂魚苗,但是,通常在低溫季節,野外撈取的浮游動物往往以大個體的枝角類為主,不適合喂養剛剛開口的小魚。較為現實的辦法是:先用雞蛋黃喂5~7天,然后投喂采集的浮游動物,或微型魚苗飼料。
當魚苗可以攝食人工飼料以后,其培育方法與春季繁殖的金魚苗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不同的是要注意保溫,不要讓魚苗池水溫低于15℃,否則,魚苗即使成活,體質和體形也會受很大的影響。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