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隨著氣溫、水溫的繼續升高,魚類吃食更加旺盛,生長也更快,使水產動物代謝產物及殘餌在池塘中急聚增加,特別是在高溫天氣條件下,它們極易腐敗分解,引起水質惡化,并導致魚類生病,因而7月份是水產動物疾病的重要防治階段。
1、爛鰓、腸炎、出血等細菌性疾病呈偏重發生,局部養殖區可能會出現大面積死魚現象。可采用綜合療法即內服氟苯尼考、三黃粉等抗菌素,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消毒劑來控制疾病的發生,同時養殖中要加強飼養管理,適度控制投飼量,避免水質急劇惡化,并通過勤換水等措施,保持養殖水質穩定。
2、聚縮蟲、累枝蟲、鐘形蟲等纖毛蟲病,呈中等程度發生,主要危害蝦蟹類。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或纖毛蟲凈進行治療,因硫酸銅毒性隨溫度升高,毒性增強,高溫季節應避免中午使用。
3、錨頭鳋、中華鳋等魚類寄生蟲病呈中等程度發生。可用敵百蟲、甲苯噠唑等殺蟲劑進行防治,因殺蟲劑對有些魚類較敏感,要慎用。
4、羅氏沼蝦狂游病呈中等程度發生。老塘如淤泥較厚,水體偏肥,水質較差,較易發生狂游病,沿池邊潑灑施放10~15ppm光合細菌可控制疾病。
5、南美白對蝦桃拉、白斑等病毒性病會呈偏重發生,局部養殖區會發生大面積死亡。特別是養殖環境惡劣、水質變動較大區域較易發生。針對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一般在養殖環節加強疾病預防措施,如徹底清塘消毒;投喂優質配合飼料;切勿大排大灌;并在暴雨后氣溫、水質變化較大時,適當潑施生石灰每畝2~4公斤,或溴氯海因0.3ppm以及養殖過程中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劑,保持水體菌相或藻相平衡。
6、甲魚的白點病、白底板等疾病將偏重發生,這類疾病發病急、死亡率高,局部養殖場將會出現規模死亡,可用板蘭根、金銀花等中草藥制劑預防和治療。腐皮、癤瘡、穿孔等表皮疾病呈偏重發生,可內服氟苯尼考,體外潑灑二氧化氯進行治療。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