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池塘水產養殖的三個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14/8/9 10:42:58 來源:于巧志的水產養殖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前天夜22時02分,立秋節氣如期光臨。話說“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的確,昨日中午的溫度依舊居高不下,似火烤一般,未來幾日,也不見有降溫之勢。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前天夜22時02分,立秋節氣如期光臨。話說“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的確,昨日中午的溫度依舊居高不下,似火烤一般,未來幾日,也不見有降溫之勢。不過,咱們也能感受到晝夜溫差的變大,白天光膀子,晚上蓋被子。晝夜溫差的變大,對池塘養殖的水質、底質的影響大,因而對養殖動物本身的影響也很大。 常見的影響和應對措施有: 1、晚上降溫,池塘中藻類晚上容易“掉清”,出現倒藻現象。尤其是早期藻類單一和后期藻類“老化”的池塘尤為明顯,以及缺氧也會引起倒藻。及時補充有益菌穩定水體,白天勤改底,減少耗氧,消除底熱較為關鍵。 2、近期,晚上特別是第二天清晨容易出現魚、蝦、蟹,缺氧浮頭、游塘的現象,輕則死亡少數,重則返池全軍覆沒。其主要原因是:近期晚上溫度明顯比白天低,前半夜悶熱無風,后半夜又起風,水體密度差加上風力使得上下水體對流,造成“返底”現象,池底積累的很多耗氧、有毒物質進入水體急劇耗氧,故容易造成養殖動物缺氧、中毒現象。建議:全天候加開增氧機,白天增加改底頻率,減少耗氧物質積累,晚上使用增氧藥物輔助增氧,預防缺氧發生。 3、季節轉換時,天象、地質及水文條件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冷空氣的增多等使生物(對蝦、藻類,菌,浮游動物等)都會產生較大的應激,而且應激更為頻繁。所以在這個階段的要注意防止養殖動物的應激,防止藻類應激。建議:多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少用破壞水質、底質穩定性的產品,少消毒、殺蟲;注重底質、水質改良劑的使用,“少量多次”,減少單次用量,增加使用頻率,以解毒、穩水,增氧、改底為主;注重內服保健,增強體質,從跟本上增強養殖動物的抗應激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