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wǎng)報道 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用量杯舀出一只只南美白對蝦幼體,就是這些不到兩毫米長的小家伙,將于十幾天后到達養(yǎng)殖戶手中,為受災養(yǎng)殖戶送去災后新希望。
“即便蝦苗供不應求,我們也不會漲價。”在文昌市鋪前鎮(zhèn)林梧村,海南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孫華說,“我們深知養(yǎng)殖戶損失慘重,決不給他們增加壓力,希望大家盡快恢復生產。”
“威馬遜”來襲,鋪前、翁田等地的蝦苗場損失慘重,供電供水系統(tǒng)癱瘓,發(fā)動機、鼓風機、充氧管等設備被毀壞。長時間的停電缺氧或大雨沖刷,使得嬌弱的蝦苗難以存活。記者了解到,海壹公司翁田原種場損失慘重,種蝦損失三分之一,林梧育苗場直接損失520余萬元,其中蝦苗損失200余萬元,而同樣位于林梧村的海南藍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8億尾蝦苗損失三分之一。
時間不等人,用盡一切辦法恢復生產,減少損失!各生產企業(yè)修復各類設施和系統(tǒng),積極采購新設備,加緊恢復生產。在海王星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挖掘機轟轟作響,忙著修復池塘,黑色膜布也貼上補丁,池塘里依稀能看到蘇眉等魚兒歡游,一周之后,海王星將有10公斤龍膽魚卵供應市場,藍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廠區(qū)27個車間已恢復正常生產,每天可供應1000多萬尾蝦苗;8月下旬,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將有4000萬尾蝦苗投放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