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遼寧氣溫開始下降,水溫也開始逐漸降低。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養殖池水在夜間易產生對流,注意池內轉水現象的發生。9月份是海水養殖對蝦、海蜇的收獲季節,病害較少。對于淡水養殖魚類則是養殖的黃金季節,魚類生長速度較快,注意殘餌和代謝物對池水的污染。也會有較多的降雨,仍需注意降水對養殖池糖水質環境的影響。重點注意爛鰓病、黑鰓病、腸炎病、纖毛蟲病、錨頭蚤病等病害的防治。加強管理,做好收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病情預測
1.鯉魚:易發生爛鰓、赤皮、出血、腸炎等細菌性疾病。同時注意寄生蟲病。重點關注省內主養區和高密度養殖區。
2.草魚:易發生出血、爛鰓、腸炎等細菌性疾病。重點關注省內主養區和青草投喂多的養殖池糖。
3.鰱鳙魚:易發生爛鰓和打印病。重點關注省內大水面養殖區域。
4.金鱒魚、鱘魚:易發生腸炎病。重點關注鞍山、丹東地區。
5.虹鱒魚:易發生腸炎、爛鰓病。重點關注本溪、葫蘆島地區。
6.大菱鲆:易發生腸炎、腹水病。重點關注葫蘆島、營口、綏中地區。
7.河蟹;易發生黑鰓、腸炎和纖毛蟲病。重點關注盤錦稻田養殖區、葦田養殖區。
8.海參:注意化皮病。重點關注省內沿海海參養殖區。
二、預防措施
9月份,引發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養殖水質污染嚴重,造成有害病菌大量繁殖達到致病濃度,感染抗病力低的魚而發病,各種疾病多具傳染性。這個時期應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工作,注意水質的調節。
1. 適當的增加投餌量,抓住今年養殖的最后時期,育肥養殖品種。
2.養殖后期,池塘水體的養殖容量增加,再加上9月份晝夜溫差大,水體對流強,易發生“轉水”現象,從而導致養殖品的浮頭和泛池。這個時期要保持水質清新,經常加注新水,同時加大增氧量。
3.9月份水溫逐漸降低,海參結束夏眠。經過夏眠的海參,體質較弱,所以海參養殖池要在海參結束夏眠前培養餌料生物,潑灑生物制劑改水改底,為海參出礁營造良好的生物環境,使海參盡快健壯,增加抵抗力,減少病害的發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