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9月份還將持續高溫,仍是水生動物病害高發季節,水產養殖動物生長旺盛,藻類大量繁殖,網衣的清潔度下降,網箱透水性減弱,箱內溶氧逐漸降低,易發生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病和缺氧。雨季還將持續,要防止上游雜質污染和生物污染。
一、病情預測 1、 虹鱒:易發生三代蟲病、小瓜蟲、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等,重點關注區域為大通、共和縣鮭鱒魚苗種場及沿黃網箱養殖區。
2、白鮭:易發生癤瘡病等,重點關注沿黃水庫網箱養殖區域。
二、防治措施 1、加強日常管理,做好水質監測,水體和工具的消毒工作。要及時清洗網衣或換網衣,保證箱內外水流正常交換,同時用消毒劑向網箱內定期潑灑消毒,換下來的網衣和工具用消毒劑消毒經過暴曬后使用。
2、在養殖過程中,盡量減少對養殖魚類的人為刺激和干擾,要盡量細心操作,帶水操作避免人為操作不當造成魚類機械損傷,以防擦傷導致疾病發生。
3、合理投餌。根據水溫,按照我省《虹鱒網箱養殖技術規范》中的投餌率進行投喂。
4、規范用藥。一旦發病,需要藥物治療時,要選用國標漁藥,并按照使用說明書要求科學使用。
5、養殖場每周至少對場地、設備、工具等噴灑消毒劑消毒一次。
6、做好雨季防洪措施及上游雜質污染和生物污染處理工作。
7、做好高溫季節防缺氧工作。
8、三代蟲病的預防:苗種引進時應嚴格把關,注意魚苗孵化的培育車間的衛生,與其他魚類隔離開來,做好日常管理及消毒工作。
治療:(1)用敵百蟲溶液(用藥方法:魚苗采取撈出后放在塑料桶內浸泡;魚種和成魚采取提網聚集在一起,保持魚占水體的三分之二時,間隔向魚群均勻潑灑藥物,潑灑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魚類活動情況,消毒時間視魚苗(魚種或成魚)活動情況而定,注意用藥時不能缺氧,用藥時人不能離開)。注意不要在水源處和動物飲水的地方使用敵百蟲。(2)甲苯咪唑溶液,吡喹酮預混劑也可用于治療三代蟲。
9、小瓜蟲的預防:(1)網箱和池塘在放魚之前都應進行消毒,保持低的養殖密度,提高水流速。(2)懸掛檳榔濃度為50克/米3,同時內服青蒿30克/公斤飼料,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10、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的預防:(1)加強綜合預防措施,嚴格執行檢疫制度。此病目前還無法治療,對于發現這種病魚的水域,通常采取嚴格的隔離和消毒,并立即處理掉所有的魚,以防蔓延。(2)從沒有發過病的漁場購買具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魚卵,對魚卵用10%的聚維酮碘溶液進行消毒,一次量,每1升水體,0.05毫升,發眼卵浸浴,15分鐘。殺滅附著在卵子表面的病毒,阻斷傳播的途徑;在孵化時,必須采用無病毒污染的水。(3)網箱養殖場(魚苗培育場)與可能攜帶病毒魚的養殖場的人員、運輸工具、生產工具等隔離。
11、癤瘡病的預防:(1)控制養殖密度,改善養殖環境,定期對網箱和工具進行消毒。(2)氟苯尼考(10%)拌餌投喂每公斤魚0.1~0.15克。(3)惡喹酸,氟甲喹粉或者磺胺類藥物對該病也有療效。
12、細菌性爛鰓病的預防:避免養殖密度過高,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1)用5%食鹽浸洗患病魚1分鐘,再放入消毒魚池,或將病魚放入2%的食鹽池水中洗浴30分鐘,均有治療效果。(2)用1~2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患病魚1小時。(3)用0.05%硫酸銅浸洗病魚1~2分鐘,或用1毫克/升濃度浸洗1小時。(4)口服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粉,按每千克魚體重每天80~160毫克(以磺胺間甲氧嘧啶鈉計)拌入飼料中。
13、腸炎病的預防:(1)可用大蒜,一次量為每1公斤飼料5克拌餌投喂,1天2次,連用3天。(2)可用復方磺胺嘧啶粉每千克魚用藥300毫克,第2~6天減半量,6天為一個療程;(3)諾氟沙星粉每1公斤體重15~20毫克(以諾氟沙星計)拌餌投喂,1天2次,連用3~5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