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草藥研制的藥餌防治蝦病,是今后蝦病防治發展的方向。有些養殖業者對中草藥的特殊性質不了解,中草藥配制的藥餌因含的成分不同,而且與季節、蝦病發作的時間和用量等有別,以及生產工藝等方面的不同,效果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如何有利地使用中草藥以達到防治蝦病的目的是需要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科學地選用中草藥防治蝦病也是我國在對蝦病害防治中獨有的創舉。
現代集約化養殖生產離不開藥物,由于藥物有兩面性,使用得當,可以防治病害,否則,盲目濫用藥物就會危及環境和產品安全。
一、藥物的科學使用
在對蝦病害防治中,存在著使用藥物雜、劑量大,療效不明顯等問題,禁用藥如孔雀石綠、敵百蟲、氯霉素、六六六、磺胺脒等還在繼續使用,顯然與無公害健康養殖背道而馳。
為此,必須強調,使用防治對蝦的藥物要掌握以下幾個標準:①對病原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②使用后蝦池內浮游生物在48小時內恢復到養殖環境的正常水平;③對養殖環境理化因子應控制在指標變化允許范圍內;④使用后不能使養殖生物含有任何殘留。
采用化學消毒劑時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徹底消滅微生物,然后重新建立新的生物群落,特別是有益微生物及單胞藻群落,保持有益微生物的優勢,有利于抑制病原生物的數量,保持水體的生態平衡。
二是有選擇地、謹慎地使用藥物,這個原則雖然增加了選藥的難度,但符合了用藥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專一性、目標越集中越好。
因為,化學類消毒劑較廣泛,包括酸、堿、醇、醛、酚類,表面活性劑、氧化劑和重金屬等。其作用是凝固生物蛋白或變性,干擾破壞生物酶系統或功能,改變細胞漿膜的通透性。從安全性和經濟角度來考慮,建議在對蝦養殖系列過程中使用以下幾種消毒劑:①養殖前應使用含氯消毒劑、含碘消毒劑、甲醛、季銨鹽或氧化劑(如臭氧、過猛酸鉀)。消毒育苗器材及設備可用40-50毫克/升的漂白粉或20-30毫克/升高錳酸鉀,將育苗用的器材浸泡數小時(不宜過濃),然后再用消毒藥水沖洗使用。鹵蟲卵消毒,用300毫克/升高錳酸鉀、然后用消毒藥水沖洗干凈。育苗用水及所有培育用水均用紫外線消毒。
②放苗前進行養殖池消毒可用各類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二氧化氯及生石灰等。漂白粉先用水沖泡后潑灑入塘。并開增氧機效果更好。如果只是殺菌、漂白粉濃度為10毫克/升即可。由于池內有機物干擾,實際用量會更大。如果殺滅其他生物,用量達50毫克/升。底質泥消毒最好是翻耕曝曬后,施用生石灰,每畝用50-75千克。
③控制養殖期間蝦池內的異養菌和弧菌數量,可使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施用量應按藥物使用說明進行,可用0.5-1毫克/升的漂白粉潑灑池水,10-20天在養殖池使用一次,但要具體掌握,要保持水質穩定,不可亂用,以免破壞蝦池生態平衡。
④可選用過氧化鈣進行蝦池消毒,過氧化鈣遇水后逐漸放氧并生成氫氧化鈣,不污染環境,它除有生石灰的優點外,還具有增氧作用,但會引起水色變清,需及時施肥(可用雞糞發酵消毒來肥水),否則會給養蝦池帶來不良后果,或在消毒后2天晴天時施放利生素等有益微生物調節水色。
二、中草藥在防治蝦病中的應用
中草藥的制備,大多是取曬干的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五倍子、大黃、大蒜、魚腥草等磨碎經60目篩絹進行篩選,可單一或多種配伍加入飼料內,或混合使用,能增強對蝦抗病力,并對多種細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
專家們經過反復試驗證明,許多中草藥還能增強動物細胞的吞噬能力。
不少中草藥是廣譜抗菌藥,作為防治蝦病是不可缺少的,有許多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礦物元素等所起不到的作用。
用中草藥研制的藥餌防治蝦病,是今后蝦病防治發展的方向。有些養殖業者對中草藥的特殊性質不了解,中草藥配制的藥餌因含的成分不同,而且與季節、蝦病發作的時間和用量等有別,以及生產工藝等方面的不同,效果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如何有利地使用中草藥以達到防治蝦病的目的是需要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科學地選用中草藥防治蝦病也是我國在對蝦病害防治中獨有的創舉。
三、選擇藥物的原則
蝦病大致可分為生物性與非生物性兩大類,前者為傳染性蝦病,也是目前生產上流行最廣、危害最大的一類。非生物性病害主要是由于營養、環境、藻類或其他毒性物質所造成的病害。
在選擇藥物時,還要掌握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蝦病不外乎是環境壓力、病原體影響和對蝦體質條件薄弱這三者關系的結果,即所謂致病的三因素。
藥物防病的原理在于利用藥物控制病原生物,改善環境條件,防止蝦病發生。選擇藥物要根據達到預防的目的,而確定某種藥物,例如,要消除蝦池底泥的硫化氫毒害或降低水體中氨氮濃度,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則以選用硅酸鐵、沸石粉、白云石粉或者用一些氧化劑效果較好;如果以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為目的,選用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異氰尿酸鈉或其他消毒劑效果較好;同樣,若要殺滅或抑制蝦體病原細胞,使用無毒的高錳酸鉀為宜。
四、蝦病防治要正確選用
藥物防治蝦病離不開藥物,對癥下藥是首要的問題。如果盲目隨便用藥,不但起不到防治的目的,反而有害,甚至后果不堪設想。要做到對癥下藥,除了對蝦病的正確診斷外,還要了解藥物的性能,作用機理,用量及其應用效果,力求達到準確,療效高、毒性低、副作用小,充分發揮藥效。在對蝦養殖發展史上,先后出現了幾代氯制劑的消毒劑,這些藥物在防治蝦病中發揮了作用。隨著對蝦集約化養殖程度的提高,其弊端也日益明顯,新型的消毒劑季銨鹽等與傳統的氯制劑消毒劑相比,有如下幾個較明顯的特點:一是廣譜、快速、無毒、高效、用量少,對水體病原病毒、細菌殺滅力強;二是對水體有益藻類無殺滅作用,不影響水色;三是消毒效力穩定,不受水體pH及氨氮的影響。所以選用藥物要從實際出發,做到不濫用、不浪費、藥效好。
五、要注意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一般有三個方面:
1、藥物因素 包括藥物的理化性質與化學結構、藥物的用量、給藥方法及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等。
2、機體因素 藥物對對蝦的體質、種群、結構等變化影響很大,因而呈現不同的藥物反應。個體大小反應也不同。
3、環境因素 蝦池的pH值、水溫、溶解氧等對藥物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與影響,用藥時必須注意水質,季節、氣溫等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水溫對藥物影響很大。含氯消毒劑與化學消毒劑在溫度相差1℃時,消毒能力就有所不同,溫度高,反應快,消毒效果顯著。
六,對蝦病害防治的給藥方法
在蝦病防治的過程中給藥的方法是否恰當,直接影響療效。常用的用藥方法主要有外用藥全池潑灑和口服法,也可兩種方法同時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1、外用全池潑灑藥物 是對蝦病害防治常用的一種方法。采用此法,首先要算好蝦池水的體積,然后按藥物所需劑量和水體積算出蝦池總的用藥量。此法殺滅病原體較徹底,防、治均可使用。
2、口服法 是將所需藥物按一定的劑量均勻地加入飼料中,制成藥餌,按時投喂。可根據藥物的性質采取不同配制方法。如穿心蓮、黃連素等。
可把藥物溶于水后再均勻噴灑在配合飼料中,制成藥餌;對于性質不穩定的藥物,見光和熱易分解變質的藥物,如Vc等,可選用微膠囊包膜的Vc,用水加入均勻噴灑在配合飼料上,稍晾干再均勻噴灑一層植物油或魚油,使藥餌粘在飼料上,防止投喂后飼料中的藥物溶于水中。劑量的計算即每千克飼料需加入多少克藥物。口服法主要用于防治對蝦寄生性傳染病和營養缺乏引起的疾病。
七、使用藥物的科學性
1、把握用藥時間 把握好用藥時間,關系到抑菌、殺菌及防治效果。
晴天使用藥物效果好,而雨天與陰天使用藥物效果差。氣候因素能使藥物產生不同效果。蝦病的防治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要按規定療程使用藥物,以免造成不必要浪費,還會污染環境。
2、準備計算用量 在口服藥物中,藥物選定后,首先確定給藥的用量和方法。具體用藥時,應根據對蝦不同生長階段、蝦池有機物的多少、病原體的種類、數量以及水溫、鹽度情況等理化因素計算用藥量。
3、提高藥餌的質量 在研制藥餌時有防與治之分。預防的藥物必須針對對蝦不同生長時期而研制,隨時改變藥餌的含量和種類。不管是防或治療的藥餌,都要求誘食性較強而且要使藥物均勻牢固地粘附在飼料上,否則入水后藥物易散失,影響療效。對某些刺激性氣味太重或者蝦不喜歡吃的藥物,在制作時應多加誘食性強的物質。
4、藥物輪換使用 如果長期或反復使用一種藥物,易引發藥效失靈或無效。因此,不可長期使用單一藥物。以消除病原體抗藥種群的形成。故采用輪換,選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5、要注意藥物的頡抗與協同作用 2種以上的藥物混合使用時,會出現2種不同的結果:擷抗作用使藥效互相抵消而減輕,協同作用使藥物互相幫助而加強。所以不能隨便混合漁藥。蝦農在養殖生產中千萬不可用敵百蟲,不但毒性強,危害人體,而且敵百蟲與堿性物質合用會生成毒性很強的敵敵畏。有些藥物可以混合用,如大黃與氨水合用可提高藥效10多倍。
八、用藥的注意事項
為了最大地發揮藥效,應該科學地選擇藥物,避免使用不當而造成危害。
1、用藥量要適當 藥物用量即藥物的濃度或劑量,是直接影響藥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藥量與療效的關系,當藥量濃度過低時,不能達到療效。能夠產生療效的最大藥物濃度為最佳療效的濃度或稱最低效應濃度。超過最低效應濃度,并能產生明顯效應,不會引起毒副反應的藥物濃度稱為安全濃度。超過安全濃度,并引起毒副反應的濃度稱為最小中毒濃度。能導致對蝦死亡的濃度,稱為致死濃度。其中能引起50%對蝦死亡的濃度,稱為半致死濃度。所以用藥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否則導致死蝦更快,蝦病更易暴發。
2、療程要充足 藥物效應不會馬上生效,也不是永久不變的,治療期長短不同,藥物效應也不同。這種時間與效應的關系稱為時效關系。
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期一般不應少于5-7天。療程不夠如同劑量不足一樣,會導致病原菌通過遺傳基因的變異等,對藥物產生抗藥性。某些原生動物也有抗藥性變異問題,而且是化學治療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必須引起注意。
現在推廣用中草藥來防治蝦病,具有許多優點。
3、環境因子對藥物的影響 對蝦生活在復雜的海水或咸淡水的環境中,而海水理化因子中的溫度、鹽度、酸堿度、氨氮和有機質(包括溶解品非溶解態)的含量,以及生物密度(生物量)等,都是影響藥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藥效隨海水鹽度的升高而減弱(茶粕例外),而藥效隨溫度升高而增強。通常溫度每提高10℃,藥力可提高1倍左右。
海水的酸堿度(pH值)不同對藥物也具有不同影響。酸性的藥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以及氯霉素、四環素、呋喃類等禁用藥物,在海水堿性環境中的作用減弱;堿性藥物(如卡那霉素)及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磺胺類等藥物的作用,則隨pH值的升高而提高。又如漂白粉在堿性環境中,由于生成的次氯酸易解離成次氯酸根離子,因而作用減弱。除上述因素外,水體中有機物的大量出現,通常可減弱多種藥物的抗菌效果,尤其是化學消毒劑更為明顯。所以,在用藥時必須對水質進行檢測,然后選擇所用的藥物種類,才能達到目的。
4、選用消毒劑時的注意事項
①應對池塘內的病原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②能不損害池塘內基礎餌料生物類群。
③對水質理化性質的影響必須控制在水質標準變化幅度允許范圍之內。
5、使用內服藥物時的注意事項①所用內服藥能增強對蝦抗病力和提高免疫力。
②能保護對蝦肝胰臟,不能有任何的副作用。
③補充的營養物質Vc、或治療藥物不能使對蝦出現耐藥性和抗藥性而引起中毒。
④未經過科研單位鑒定,國家不認可和批準的藥物,切勿盲目使用,否則,會造成慘重的損失。
總之,藥物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希望養殖業者要認真進行無公害健康養殖。對那些可用可不用的藥以一律不用為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