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這條在我國農產品中出口創匯最多的魚兒,也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水產深加工產品,從養殖之初到現在一直經歷著重重的礪煉!我國的鰻魚產業還能持續健康的發展嗎?
我國的鰻魚產業起源于80年代,迅速發展于90年代,進入2000年開始走向穩定發展。可是在這期間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每次的打擊都圍繞著“安全、健康、安心”的問題而展開。打擊最為明顯的是鰻魚主要消費國日本,階段性的利用綠色技術性措施對我國出口的鰻魚進行進口設限,多次以藥物殘留為由,對中國鰻魚產品進行強制性“命令檢查”。而且還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來限制我國鰻魚及加工產品的進口。這些打擊所帶來的代價是很慘痛的,我國的鰻魚產業也只能從接受的條件上去改善,如何改善并避免這些因養殖不規范的問題,慢慢地把養殖的方向投注到如何做好健康養殖,如何回歸自然生態,如何創造品質安全的鰻魚,已經是鰻魚產業存活唯一的途徑了。
同時也隨著人們對健康、安全的水產品的關注程度越來越注重,消費者對品牌無藥殘水產品的追捧和信賴更是要求我國鰻魚產業必須有優質鰻魚品質與地域品牌。
要生產出健康、安全的鰻魚及鰻魚產品,就必須首先需要安全的原料鰻,原料鰻的質量影響著鰻魚產品的質量,鰻魚產品的質量問題反過來又影響著鰻魚的價格。這個互為影響的關系對養殖戶的養殖效益是十分重要的,而鰻苗的健康養殖便是鰻魚產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了。
目前,鰻魚的健康養殖已經被大大小小的商會協會提倡甚至作為第一要務,但是在優選苗種、改善養殖環境、精選優質飼料、嚴控漁藥質量與用量的同時,大家往往忽視了一個最為原本也尤為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開口餌料的質量控制。在我國,鰻苗的開口餌料基本是采用紅蟲喂養的。因為紅蟲蛋白含量高,大小適合開口魚苗的吃食且易于采集、成本低,很多養殖戶都喜歡使用紅蟲作為鰻苗的開口餌料。紅蟲又叫水蚯蚓,實際是搖蚊的幼蟲,生活在有機質富集的河塘污泥之中。如果養殖過程中投喂紅蟲,受其生活環境影響,紅蟲易將天然水域中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引入養鰻場,種下鰻病發生的隱患。因此,作為開口餌料的紅蟲必須使用藥物(如高錳酸鉀、福爾馬林或者呋喃唑酮等)經過消毒后才能投喂,這樣直接或間接的造成鰻苗的藥物殘留。用紅蟲喂養鰻苗是導致鰻魚病害發生和藥物殘留的重要原因。
今年的6月份,歐盟已經決定限制對歐洲鰻苗的出口,保護其鰻苗的自然資源。這將預示著今后的鰻魚供求關系發生逆轉。我國鰻苗的總入池量將會下降,鰻魚的產量和出口數量將逐年下降。而鰻苗和活鰻的價格將會上漲。如何提高鰻苗成活率將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在歐洲及亞洲的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已經基本停止了用紅蟲作為鰻苗的開口餌料,而是采用鱈魚卵、鯉魚卵或開口飼料作為鰻苗的開口餌料,在養殖過程中減少了鰻魚的發病率,降低了三類苗的產生及提高了鰻魚的成活率,取得了不錯的養殖效果。
要想沖破進口國的鰻魚綠色貿易壁壘,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從源頭上根本地進行健康養殖。鰻魚健康養殖就從鰻苗健康養殖開始!白仔鰻苗的開口飼料將必然得到推廣。
南方漁網編輯:王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