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鮰魚出口減少,重挫了國內鮰魚養殖市場,面對目前出口市場快速恢復無望的情況,鮰魚產業應抓住國內消費開始升溫的時機,開拓多元化市場。
一、2013年養殖及加工出口情況
表1 2003-2013年全國鮰魚養殖產能及出口產量統計表
注:養殖產量是年鑒統計數據,出口量是海關統計實際數據
2013年鮰魚養殖產量24.7399萬噸,同比增加10.38%,排前五位的是四川56854噸、湖北47640噸、湖南37674噸、江西29527噸、廣東17636噸(據年鑒統計)。
從調研了解到:實際養殖產量在15萬噸左右(從湖北嘉魚及四川眉山繁苗情況估算),同比去年13萬噸增長15.38%。其中海關統計出口鮰魚片8305噸,同比增長117.18%(折合成原條魚2.0762萬噸),占總產量13.84%左右,同比增長95.87%;國內市場消費約13萬噸,其中鮮活消費約12萬噸,加工產品約1萬噸。
2013年鮰魚產業整體形勢不好,內銷市場與國際貿易市場價格大幅下降。分析原因:一是受美國市場及越南巴沙魚替代產品競爭的影響,雖然加工出口量同比2012年增加一倍,但其價格并沒有上升,呈現歷史低位(美國存貨太多),上半年尤為突出,下半年價格小幅回升;二是由于國內市場沒有完全打開銷路,其鮮活銷售價格維持在低位4-5元/斤,加上2012年鮰魚成魚存塘量多,養殖病害增多,成本增加,嚴重打擊了養殖者的積極性,由于慣性2013年養殖產量比2012年增加。
二、2014年產業形勢分析
1、上半年養殖生產情況
從去年養殖產量來看,鮰魚主產區有一些變化,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現在廣東養殖量超過了安徽和江蘇。今年成魚價一路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養殖戶在價格低位時把大量的存塘魚全部出售,導致今年成魚存塘量少,造成價格上升。估計到9月份大批成魚上市價格會有所下降。
今年鮰魚苗種價格一直運行在低位,按道理今年成魚價格上漲,苗種價格也應該上漲,可現實恰恰相反。由于一部分養殖者頂不住低價,拋售了壓塘魚改養其它的品種,所以即使今年苗種價格低也沒有大量的養殖者接盤。今年的養殖面積減少,產量也會有所下降。同時今年出現了怪現象,魚種價格低,大規格魚種最低4.5元/斤,卵黃苗150-200元/萬尾(湖北嘉魚),往年比這個價高。據了解,湖北嘉魚今年繁殖卵黃苗5億左右,四川眉山卵黃苗價格略高于嘉魚200-300元/萬尾,由于前期氣溫低以及親本退化嚴重,眉山今年出苗量大約為1.2億尾(往年2-3億尾)。雖然今年成魚價格上升,苗種價格并沒有上升,預測明年大規格苗種價格上漲。
2、上半年國內鮮活市場情況
從調研情況來看,今年內銷鮮活市場好于去年,成魚價格一路走高,比去年價格上漲了30-40%,平均價格都在7元以上,漲勢喜人,養殖戶開始賺錢,如果加工企業沒有自己的養殖基地來做產業鏈,加工成本會增加。6月中下旬,湖北、湖南,規格在500-1000克的鮰魚塘邊價7.3-7.5元/斤、四川樂山地區8.3-8.8元/斤;華中地區8-8.5元/斤。估計9月份以后新上市成魚的價格會有些回落。據了解成都、重慶鮮活市場銷售非常火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鮰魚基本上都運到成都銷售,當地收購塘邊價7元/斤左右,成都批發價在8.5元/斤;而重慶市場鮰魚成了老百姓紅白喜事餐桌上必備的一條魚,每年消耗量很大,上桌的規格每條必須在600-700克。
國內鮰魚鮮活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成都、重慶、貴陽三個省,鮮活消費量在5-6萬噸左右(成都市場每天鮮活銷售在50噸左右);其次是北京、上海、杭州及廣州,消費量不斷增加,大約每年有4萬噸左右,廣州市場每天鮮活銷售50噸左右,也是最近兩年在這四大城市流行新的一種吃法—石鍋烤魚;其次是西安、西寧、太原及石家莊等小型消費市場每年消費量在4萬噸左右。據統計,國內市場鮮活消費量在12萬噸左右,國內加工產品銷售1萬噸,出口魚片原條魚2萬噸,合計養殖總產量15萬噸左右。
3、上半年鮰魚出口情況
表2 2014年1-6月斑點叉尾鮰魚出口情況(噸、萬美元)
表3 2006-2013年美國鯰魚進口(包括鮰魚)統計數量(噸)
注:從表中可以看出,美國每年進口兩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也比較大
由于近幾年我國鮰魚出口美國一直受自動扣留以及《鮰魚新法案》的影響,出口不暢,價格波動很大。從2010年開始出口量下滑,2010年出口9289噸,同比下降45.32%;2011年出口6568噸,同比下降29.3%;2012年由于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導致出口量銳減,出口3823噸,同比下降42%;出口金額2642萬美元,同比下降48.7%,說明出口價格大幅下滑。2013年快速恢復增長,出口8305噸,同比增長117.18%;今年1-6月出口4042.14噸,同比下降24.37%,而金額同比下降13.72%。從海關顯示的數據來看,今年出口價格上漲,出口國除美國以外增加了香港、新加坡、泰國、荷蘭以及波蘭等國。
從2011年底出口美國的鮰魚片炒到了4.3美元/磅的天價,結果接下來從天價降到了地板價1.5-1.7美元/磅,用了兩年的時間才回到今天的正常價格。美國2013年鯰魚進口12.58萬噸,比上年增加15.17%,我國出口8305噸,其它的都是來自越南及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鯰魚,越南巴沙占美國進口95%。美國本土鮰魚在2010年前養殖產量最高峰38萬噸,由于養殖成本高,進口量每年增加,至使美國本土養殖者虧本,有一部分放棄了養殖和加工,現在養殖量基本上在20萬噸,養殖面積減少了30-40%,加工企業有三分之一倒閉關門。從2013年美國水產品消費來看,越南巴沙排在第6位(價格低),而美國本土鮰魚排在第9位(價格高),說明價格低廉的巴沙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美國今年4月份鯰魚進口量由2013年同期32661噸增加至40563噸,同比增加24.2%。而越南巴沙因美國反傾銷關稅轉戰巴西、歐盟市場。今年一季度在巴西市場出口巴沙魚片12533噸,同比增加123%。越南出口美國從每年1000貨柜減少到400貨柜,為避免高額的反傾銷關稅,越南鯰魚出口商數量減少了70%。
目前美國要貨價在2.4-2.7美元/磅,比去年價格上升0.5-0.7美元/磅。今年由于越南巴沙出口面臨困境,前5個月越南巴沙養殖量減少20%,出口美國減少了10%。所以,今年美國市場形勢明顯好于去年,越南巴沙的減產對我國鮰魚出口有利。據湖北德炎公司程明副總裁說,美國市場目前沒有鮰魚片存貨了,客商要貨的比較多,最近美國幾家大客戶親自到湖北德炎要貨簽訂供貨協議。
三、美國鮰魚檢測新法案進展情況
表4 2007年-2013年我國鮰魚出口美國統計表
今年2月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重新簽署了農場新法案,美國聯邦政府要求對所有的農場養殖以及進口的鯰形目魚類及其制品,包括商業鯰魚、越南鯰魚和巴沙魚進行監管和檢測。由美國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轉移到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5月份兩大機構FDA與FSIS簽定了備忘諒解錄,并進行公告,公告內容如下:
1、兩部門將制定計劃分階段將美國內和進口鮰魚監管權由FDA移交給FSIS;
2、兩部門共管階段對鮰魚的監管將遵照225-99-2001備忘錄執行;
3、FSIS將對鮰魚實施監管。如在監管中發現除鮰魚以外的違規現象,FSIS將通知FDA;
4、FDA將不再負責對國內外鮰魚實施監管,除非應FSIS要求。FDA將不再對帶有USDA檢驗標識或進口標識的鮰魚進行取樣和檢測,除非應FSIS要求;
5、FDA將繼續對除鮰魚以外其它魚類企業實施監管。如在監管中發現與鮰魚有關的違規現象,FDA將通知FSIS。
公告中要求其在2015年2月7日實行這些法規。待所有的法規完善后,所有進口鮰魚的管制將和FSIS對外國肉類的管制一樣,對生產、包裝和安全性的要求都會非常嚴格。USDA將會要求外國工廠實行相似的審核和驗廠,包括(1)密集的工廠操作審核和外國政府審核;(2)對工廠的現場審計;(3)入境港口的重新檢測。FSIS會通過分析鮰魚工廠的歷史合規記錄,評估整個國家的進口產品的安全性來決定現場審計和入境港口重新檢測的范圍和頻率。
四、美國農業部接管鮰魚管轄權兩方面最新進展
消息來自美國漁業協會及法律顧問應革難先生——
1、最終法案草案:2014年5月30日美國農業部(USDA)將最終法案草案遞交給了政府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審核。7月17日,參議員Jeff Sessions給OMB寫了一封信鼓勵要求在8月15日前完成審核,并指出USDA已經落后國會要求在4月8日前實施的指示(2014農場法案頒布60天后實施)。上周阿拉巴馬等4個州中的十個幾人聯名致信給參議院,申明法案已變成了法律條文就應該盡早執行。美國漁業協會組織了22位參議員聯名簽字致信給預算局,要求取消對法案的財政支出,因為實施法案為了進口鮰魚花費大量的經費有損于國家利益,以前持反對意見的民主黨議員也轉變了態度參與了簽名。目前來說,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還在審核中,不過目前正在休假,9月2日上班后會拿出一個意見來。
2、來自國際方面的挑戰:FDA目前正在進行跨太平洋貿易協議的談判中。5月28日,由美國漁業協會組織的10個國家(越南和馬拉西亞等)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表示該新法案計劃將違反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不是食品安全舉措,而是貿易壁壘。這些國家保留James Bacchus作為其顧問。Bacchus是世貿組織(WTO)“上訴機構”的前任主席,曾任美國國會議員。由于對USDA鮰魚項目的考慮和擔憂,跨太平洋貿易協定談判停滯了。
OMB有可能會重點考慮來自國際方面的挑戰。OMB的審核很可能又要延誤了,因為它必須要考慮之后有可能會引起的國際方面的影響。這個項目不僅會拖延跨太平洋貿易協定,還是對WTO的一個挑戰。
五、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由于鮰魚易暴發流行性疾病,加上種質退化,所以苗種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產業的發展。養殖生產者一定要樹立健康養殖意識,科學投喂,養殖密度不易太高,保持良好的水域環境。
2、各地種質退化嚴重,影響苗種質量,亟需更換親本。2007年從美國最后一批引進卵黃苗,到目前也有7年了,還有幾年陸續將淘汰,以前保留的親本退化已經很嚴重了,必須逐年更新。建議:選用聯合育種新品種——江豐1號作為種質親本。
3、由于鮰魚價格出現大幅振蕩,加上病害嚴重,養殖及繁殖戶信心受挫,今年一部分養殖戶放棄了鮰魚養殖,繁殖苗種量及養殖面積減少,對產業的影響比較大。
4、國內市場除活鮮銷售外,加工產品太單一,還沒有加工成適合現代人生活快節奏的、營養全面、制作簡單等的方便食品,這樣阻礙了產業發展。如何開拓國內水產加工制品市場,是加工企業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5、美國農場新法案對我國鮰魚出口影響較大,美國對我國鮰魚出口的新規定,其實就是對本國的貿易保護,這樣對我國鮰魚產業有一定的影響。既然已即成實事,但正式執行還需要一段的時間,也許通過WTO組織將取消法案。如果實施法案,美國對我國和越南巴沙全都阻止進口,但美國本土鮰魚根本不夠消費,每年還需要進口12萬噸鮰魚產品才能滿足需求。希望各企業正確對面法案,增加信心,調整產業結構,開發多元化市場,特別是要積極開拓國內市場,走產業鏈的道路,把握好苗種繁育、養殖、加工出口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