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2014年9月份水產養殖可能發生的病害
9月份屬于秋冬轉換季節,平均水溫約26℃,是我省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多發月份。水溫變化幅度大,導致養殖水色多變、調控難,加上水溫適合病原菌、寄生蟲的繁殖,導致我省每年9月病害發生較為嚴重。根據往年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情況和今年病情發展的趨勢,預計9月份海南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如下:
(一)羅非魚:所有羅非魚養殖區域鏈球菌病發生幾率較小;
(二)對蝦:所有對蝦養殖區域的白斑綜合征、桃拉綜合癥發病面積將明顯增加;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腸道疾病也將繼續加重,病情控制難度大。我省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病情控制難度大,應重點做好病毒病、弧菌病的預防工作。
(三)石斑魚:石斑魚要加強對病毒病、弧菌病和寄生蟲病的預防工作,關注所有石斑魚養殖區域。
(四)卵形鯧鲹:卵形鯧鲹要預防暴發刺激隱核蟲、車輪蟲和類結節病等疾病,關注卵形鯧鲹網箱養殖區域。
(五) 青蟹:關注青蟹的白芒病。
二、防控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加強水質管理。監測養殖水質理化因子溶解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的變化情況,及時換水,加注新水時應嚴格過濾、沉淀和消毒,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碘制劑等藥品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理水質,增氧,保持水體優良。
2.科學投喂,保證餌料新鮮無害,做到定時、定點、定量投喂,定期消毒投料臺;每15天左右拌料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連續投喂3-5天,每天一次,增強養殖動物抗病能力。
3.堅持每天巡查。注意觀察水質和養殖對象的活動與攝食情況,及時發現疾病誘因,及早采取適當防治措施,減少損失。
4.海區網箱養殖應適當降低養殖密度,或者將網箱移動到海水交換量大、水體環境相對穩定的區域進行養殖。
(二)治療措施
1.對蝦疾病
對蝦病毒病、副溶血弧菌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措施包括:一是排換水,使用強的氧化劑(二氧化氯、碘制劑)對水體進行消毒;潑灑復合微生物改善水體環境,多增氧,保持水體高的溶解氧;二是投喂維生素C、E和EM菌,增強蝦體的抗病力和調理對蝦腸道;三是投喂抗生多西環素輔助治療,5天一個療程。
2.石斑魚黑身病和神經壞死病
(1)黑身病、神經壞死病:采用每噸水碘類消毒劑1-3毫升溶液浸泡;潑灑復合微生物改善水體環境,多增氧,保持水體較高溶解氧;投喂維生素C、E和EM菌,增強魚體的抗病力和調理石斑魚腸道;投喂土霉素進行治療,投喂量為每千克魚50mg,3-5天一個療程。
(2)寄生蟲病:采用淡水、福爾馬林200-300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魚體15~25分鐘(視魚的忍受能力而定),連續處理2~3天。同時結合使用抗生素土霉素10g/t水浸泡一次,按20mg/公斤魚比例投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5~7天為一個療程,避免繼發細菌性病害。
3.卵形鯧類
(1)結節病:采用碘類消毒劑1-3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魚體25~30分鐘,投喂土霉素進行治療,投喂量為每千克魚50mg,3-5天一個療程。
(2)寄生蟲病:治療方法和石斑魚的治療方法相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